调查:呼和浩特报废汽车拆解市场乱象
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于5月1日正式实施,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有了新规定。连日来,记者对首府地区报废汽车拆解市场进行调查,发现报废汽车拆解市场混乱,无证经营企业较多,而从事正规拆解报废汽车的企业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亟待提升。
【现象】车主:车到年限报废意识淡薄
对于机动车达到一定年限后需要报废的规定,以及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许多车主并不知情。
呼和浩特市市民孟祥和说:“以前,我听说汽车达到一定年限后要到报废点去报废拆解,拆解后能拿到一些钱,一辆普通私家车也就几百元。后来听人说,有那种高价回收的地方,能给上千元。若是这样的话,那我肯定愿意高价卖出啊!”
当被问到是否知道正规拆解企业拆解报废车后会出示正规证明,车主拿着证明才能到车辆管理部门销户,孟先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记者了解到,和孟先生持同样想法的车主很多。他们觉得即便车辆不销户,车主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市场:报废汽车零件流入汽修厂
记者了解到,很多维修厂,甚至车主自己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使用报废汽车的拆车件。
一位多年在呼和浩特市经营维修店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板告诉记者:“拆车件一部分来源于本地的报废车,因为报废车配件比新配件价格便宜很多。经常来修车的老顾客,有的会主动选择使用报废零件,比如水箱之类的。”
呼和浩特市汇利资源再生有限公司总经理班锁文告诉记者:“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后,有少部分零部件是可以出售再利用的。有资质的企业会在拆解后符合再次使用标准的零件上贴有再利用标签。而一些没有资质的厂家则会私自将拆解件流入市场。”
【调查】部分废旧金属回收点扩大经营范围
不少废旧金属回收点打着回收废旧金属的旗号私自扩大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的拆车活动。
5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北二环路附近进行暗访,这里聚集着呼和浩特市许多非法拆车点。
记者行至下新营子村沿着村中央的路自南往北走,发现有很多空旷的大院子,院门口都挂着“废旧金属回收”的牌子,院落虽然简陋,但戒备森严。从车里远远看去,这些院内停放着各种废旧车辆,有的院里还有起重机在作业,零星的工人出出进进。
听说记者要买旧汽车配件,一位蹬三轮的老人说:“这有好几家拆车厂,你找的配件这里应该有,你进去问问吧!”
按照老人手指的方向,记者来到一个小院门口,院里停了几辆废旧汽车,不远处堆放着汽车框架和轮胎,地面上满是油污。十几名工人正在忙乎着整理搬运汽车零部件。听说记者要买桑塔纳汽车发动机和水箱,一位正在装车的工人说:“你进院里自己找吧,找见了就能买。”
刚走几步,记者就被一名女子拦下,她警惕地打量着记者说:“我们这里都是大车配件,你说的小车配件没有,你赶紧出去吧。”
接着,记者又在位于北二环毫沁营村附近发现了另一家废旧金属回收点,他们也在拆解报废车辆。据了解,呼和浩特市有资质的报废汽车回收企业都不在此。
【现状】4家正规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目前,在呼和浩特市只有4家有资质的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记者从内蒙古物资再生协会了解到,我区汽车保有量在500万台以上,每年以40万台的数量增加,人均保有量较高。根据全国报废汽车周期来计算,预计明年或者后年,报废汽车将达到一个高峰期。这对于报废汽车回收行业来说,前景乐观。然而,记者在实地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有资质的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却面临着生存困境。
5月16日,记者来到具备资质的呼和浩特市汇利资源再生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成立于1972年,是呼和浩特地区最早收购报废汽车的企业之一。
“机动车所有人持身份证明、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先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核实车辆合法手续和信息后,民警对车辆进行现场监督销毁,各个环节我们都要留存照片,并为车主提供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书和注销证明。”呼和浩特市汇力资源再生有限公司总经理班锁文给记者介绍了汽车回收报废的流程。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报废车辆拆解必须将发动机、转向器、变速器、前后桥、车架等五大总成破损,以防再次利用。”班锁文告诉记者。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后,所形成的废铁主要是销往钢铁冶炼企业。近年来,钢材收购价格一路下跌。加上回收企业运营成本逐年增加,销售难、成本高的双重压力,使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经营面临许多困境。再加上一些车主法律意识淡薄,致使不少报废车辆流入了非法报废车辆回收点。”班锁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