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汽车 国家为什么要给补贴?(附雷洪钧演讲全文)
⑵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政府)必须要给补贴吗?
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政策)必须要给补贴是的必要条件吗?
这是因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发展初期。
初期是什么意思,即产业的投入期。按理说,产业的发展是产业自己事情,要投是企业间自己事情,与国家(政府)没有太大关系。其中的道理许多人不清楚,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不一个、两个企业事情了,而是国家的事情了。国家事情自然是由国家来主导。
事前国家不拿钱出来,而是事后国家给补贴。这已经是高招了。事前国家不拿钱的主意已经为国家省了很大一笔资金。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政府)要补贴多少钱?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要完成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标,按照目前的补贴标准,预计中央财政将补贴超过2000亿元,地方财政也应有同等数量级别的补贴规模。即国家(政府)要补贴预计是2000亿元,其补贴预测数学模型如下:
四、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政府)的补贴给谁了?钱从哪里来?
仔细分析就会理解国家(政府)补贴的钱,到底给了谁,这个钱是如何集结的?就会理解政策的设计者用心良苦。
新能源汽车补贴是这样规定的:①整车必须已经实现了销售,不是库里的车;整车是必须上牌的;③补贴对象是整车,不是零部件。
①、②条大家没有不同意见,主要是对③条意见较大,如一些专家、学者)意见非常大,纷纷提出这样的补贴政策设计有缺陷的。
(1)国家(政府)的补贴到底给谁了?
按常理理说,补贴对象必须是新能源产业链的相关厂家,如包括整车厂、电池厂、电机厂等。为什么单独只补给整车厂?
而实际情况是,主机厂是按实际价格买的零部件(这个价格不是整车期望的价格)。通过采购环节,整车厂已经将零部件的成本已经接了过来。政策上规定补贴对象是整车,而实际上是国家(政府)通过整车厂将补贴转移给了产业链上零部件生产厂家。
从学理上讲,这个补贴政策设计是最科学的。这样的设计,实际上,对补贴监管成本的要求是最低的。
分析后结论是:
①这个补贴政策设计,体现了国家(政府)的补贴给是给产业链上全部厂家,而不是单独给整车厂。
②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政府)的补贴,最终收益是给新能源汽车的用户。
③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政府)的补贴的目的是,有效的扩大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有效地降低成本,培育新能源市场,增强国家的税源。
⑵钱从哪里来的?
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钱是国家(政府)的,是财政的,是全民的税收。这个说法绝对没有错。这里在往下分析,大家会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企业,每一个生产型企业实现销售,当然会产生“税”的,“税”上交是义务;
②“税”能交多少?取决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规模,销售量越大,交“税”越多。
③同理,“税”交得越多,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政府)的补贴才会越多。
分析后结论是:
①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政府)的补贴的钱,基本源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每一个生产型上交的税源;
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每一个生产型企业上交的税越多,国家(政府)补贴的钱才会越多;
③新能源汽车能达到设计销售规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每一个生产型企业上交税源规模也是保障的;
④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实现500万辆时,国家(政府)的补贴的钱,不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每一个生产型上交的税就归国家(政府)了。
五、目前走势扑朔迷离的基本成因分析
主要是一些人(包括部分专家和学者)对《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的意见较大,其主要意见有:
①认为对客车,尤其对6、8米补贴客车额度过大,认为补贴超过材料成本;
②认为三元电池不安全,不能上客车,延伸出对电池企业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③发现部分车企有骗补行为,延伸出对全国的客车企业要进行骗“补”严查,最近又传出要对《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进行修订。
④工信部年初通知,2015年补贴车型要重新申报,最近有传出要对2016年已经公告的车辆,有要重新申报。
⑤一些地方出台一些支持政策,但是机制障碍重重。
六、企业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我们
上面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外面因素进行分析,这个对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们新能源产业的企业,如何运作?我的观点如下:
①政策不是儿戏,不说要调整,就可以调整,如:《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是四个部委联合会签的文件。这个文件还没有执行,说要调整。其依据是什么?即使要调,肯定是微调,也是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这要相信政府。
②厂家要在技术上要功夫,要提高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操控性上下力量。政策总的向好的方面调整的,一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是利好的。
③地方政府肯定是要维护地方的利用的,不要对市场开放报什么希望。你产品要进入外地市场,你为当地总要做出自己的贡献吧。他如何规定,我们就按规定去落到。地方补贴是有地方补贴发的,你没有能力落地,就不要埋怨当地政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