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国务院批复 北京新机场2014年全面开工
但项目参与各方都对新机场最终能够开工建设有充足的信心,早在2010年年底,新机场建设指挥部便已经成立,并在机场选址区域挂牌办公。各项工作也在看似遥遥无期的等待中暗自推进。
而一些航空公司更是早早未雨绸缪,通过各种方式先期布局以期从新机场获得更多资源。比如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早早便与大兴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则更是不惜以3亿资金扩建最终将会停用的南苑机场,并重组了旗下的子公司中国联合航空,只为能够在搬迁至新机场之后占据先机。
据朱文欣介绍,新机场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空域问题,“北京地区机场密集,空域结构复杂,有空中禁区、众多军用机场,首都机场运行繁忙是对新机场建设的一个挑战。”
在经过多年的军方与地方协调之后,南苑机场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根据新机场的远期规划,将建设七条跑道,其中一条留给军方使用,因此新机场便完全可以承载起此前南苑机场的功能。
据了解,为了能够提高效率,新机场在跑道建设上也将更为灵活。除了四条南北方向跑道之外,还根据北京东南方向航班为主的特点,专门设计了斜向跑道,主要用于起飞以提升运行效率。
“首都机场为了挖掘目前的运营潜力也意图在今年开工建设第四条跑道,但不管是新修跑道还是新建机场都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空域还需要更加开放才是根本的途径。”一位供职于首都机场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拓宽航路、增加进出机场的空中走廊口数量,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机场的运营效率,也有助于缓解目前空中交通管理的压力,这样才能够发挥硬件设施的潜力。”
同样,新机场的建设还将给首都机场集团公司(下称首都机场集团)带来管理上的压力。本报记者去年底采访首都机场集团总经理董志毅时,他透露说新机场的管理工作仍然将归为首都机场集团之下,这也将给同时在一地管理两个超大型机场的该企业带来较大的挑战。
“国内旅客对航空出行某些领域的认知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这就对机场以及航空公司这样一线运营企业的管理能力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一位国内机场公司中层对本报记者表示,“特别是在出现极端天气状况时,超大型机场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反面的例子就是之前昆明机场大雾,云南机场集团并没有能够妥善处理并安置旅客,几乎造成了了严重的群体事件。”
而“一市两场”带来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尽管目前诸如伦敦、纽约这样的全球中心城市周边都有多个民航机场,但其在功能区分定位以及交通配套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解决方案。但对于北京而言,多年来尚且未能将相隔仅二十多里的北京火车站以及北京西站之间交通衔接顺畅,如何将相距超过百里的两个国际机场之间有效率地连接也存在诸多疑问。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07年~2016年)显示,一条从中心城区至北京新机场的轨道交通快线将投入建设,线路暂以北京南站起始,长37公里,实现全程半小时到达。这也是建设北京新机场重要的配套工程,约投资19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