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系统再受追捧 伊顿中国卷土重来
第一商用车网记者 谢光耀
中国的混合动力客车市场,伊顿,又回来了。
2014年,在中国,伊顿为近3000辆混合动力客车进行了AMT系统配套,而今年中国混合动力客车的总销量也只有1万多辆。在沉寂两年多时间后,伊顿再次成为中国混合动力客车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伊顿在混合动力市场再次红火,什么原因?两三年前的沉寂又是为了什么?第一商用车网为您抽丝剥茧,揭开伊顿重返混合动力客车市场的秘密。
再度活跃的伊顿
“2014年一年就销售了近3000套,在上海销售将近1000套。”伊顿车辆集团亚太区市场销售总监周世意向第一商用车网透露了这样一系列数字,“从2008年到2014年底,伊顿混合动力系统在中国的保有量已经接近6000套(伊顿混合动力系统的全球保有量是9000多套),光2014年就销售近3000套。”
周世意继续用数字来展现伊顿在中国混合动力市场的地位:“我们的混合动力系统在全国40多个公交公司中运行使用,累计行驶里程超过2亿公里,节油率超过20%,车辆出勤率与传统柴油车或天然气车没有差别。2015年,我们还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增长。”
2014年销售近3000套,这是一个什么概念?2014年1-11月工信部合格证数据显示,国内插电式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产量已经过万,全年有望实现1.2万-1.3万辆的产销。3000套,也就是23-25%左右的市场配套份额。
从周世意透露的数据可以看出,伊顿在中国混合动力客车配套市场上,再度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比较有意思的是,伊顿6年来取得这样的成绩并非一帆风顺,中间历经起起伏伏,从受宠到冷落,现在又成为一个“香饽饽”,这其中都发生了什么呢?

伊顿车辆集团亚太区市场销售总监周世意
转折点上的伊顿
伊顿混合动力系统,成名于6年前。2009年元月,四部委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国家政策的启动,让国内大多数客车制造商们都措手不及,那时候的新能源客车市场上,除了伊顿,几乎没有可靠性较高的混合动力系统可供选择。于是,从2009年开始,伊顿作为主流的混合动力系统供应商的地位便逐步确立起来,其从国外原装进口的“康明斯发动机+伊顿AMT机械自动变速箱+日立锂电池+伊顿电控”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在一段时间内占据了中国国内半壁以上江山,包括宇通、中通、福田、金龙等在内的中国主流客车制造商几乎清一色使用伊顿系统。
那时候的伊顿,基本上就是混合动力系统的代名词。
然而,好景不长,2009年6月17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此时的风向,开始明显地转向支持中国自主品牌和本土化,与此同时,以玉柴、南车时代等为代表的国内混合动力系统供应商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玉柴更是直接提出“要做中国的伊顿”;而宇通、金旅等不带变速箱的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销量也越来越大。随着国内竞品系统的成熟,自主品牌对伊顿的“进口替代”行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到十城千辆后期的2011和2012年,伊顿混合动力系统在国内虽仍有销售,但声音和份额已经大不如前。
站在转折点上的伊顿,该何去何从呢?
(笔者点评:如果要把伊顿混合动力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分阶段的话,那么2008年1月(30辆福田-伊顿混合动力客车投入广州运行)到2010年无疑是其快速增长时期,而2011年到2013年可以看做是蛰伏期或者说是低谷期。2014年至今,伊顿再次迎来新的市场机遇和新一轮的发展期。)

伊顿AMT系统

上海浦东公交搭载伊顿AMT系统的11米混合动力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