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客车 卡车 商用车 沃尔沃重卡 中国市场 

沃尔沃卡车启示录(下):“变革”与“未来”

时间:2014/6/9 7:14:39来源:第一商用车网作者:谢光耀责编:0条评论

 

中国能从中读到什么?

 

对于中国重卡企业和行业而言,除了技术上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外(比如驾驶室设计、发动机设计、底盘设计等等),我们还能从沃尔沃全新FH、FMX和FM换代卡车中读到什么启发?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像沃尔沃全新FH、FMX和FM这种大手笔的投入,国内企业尚不具备这种能力。这是由中国商用车产业竞争现状及用户需求现状所决定的。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一部分数据,或许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记者初步统计,沃尔沃全新换代重卡超过3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费用(开发时间历时六年),大约相当于整个沃尔沃集团连续六年营业利润总和的24%(沃尔沃集团从2007到2012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为222亿、159亿、-170亿、180亿、269亿、176亿瑞典克朗,折合美元总和约为1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788亿元人民币)。如果扣除沃尔沃建筑机械设备和客车等业务的贡献,那么这一研发投入费用占沃尔沃集团卡车业务营业利润六年总和的比重接近40%;占沃尔沃集团卡车业务净营业额(Net Sales)六年总和的比重约为2%。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不计商品改进研发和其他换型产品研发等费用,仅换代产品的基础和应用研发费用,占公司营业收入的累计占比至少应达到2%左右,占营业利润的累计占比应达到35%以上。

 

沃尔沃13L重型柴油发动机
沃尔沃13L重型柴油发动机

 

其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研发还是要靠自己;与此同时,研发投入所导致的“马太效应”会日益明显。沃尔沃卡车高研发投入的案例证明,只有舍得投入,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而跨国公司积累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先进技术开发经验,固然是宝贵财富;但这些财富,即使通过合资,也很难转移到合资企业身上。这一点,从国内很多商用车合资企业中中方主管研发、外方主管制造就可以看出。

 

事实上,笔者今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跟两位某国外商用车品牌外籍人员交流时也获知,外方对中方的支持,更多的是质量提升、流程导入以及借外方海外渠道出口等方面,而不是在技术方面。尽管如此,借助外方合作伙伴的支持,将大大缩短中国卡车企业与欧洲巨头们的差距和追赶的时间。而且,随着中国重卡行业进入微增长阶段,用户消费日益理性,研发投入决定市场格局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中小型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多数不足3%,而主流企业的研发费用占比一般在3-5%之间,相对值和绝对值都高出很多)。

 

第三,车联网技术,我们看似比国外先进,但其实未必。目前,有观点认为,随着车联网技术率先在客车领域大面积应用,以及在卡车领域的部分应用,国内车联网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面。然而,沃尔沃卡车打造的最新版Dynafleet车队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国外商用车品牌应用的车队管理系统,已经在欧洲较大范围内批量应用(原因在于国外物流组织客户的比例高,散户很少,因而在卡车领域先应用。这跟国内的普及顺序不太一样),并且有些方面的创意和理念还领先于国内(比如沃尔沃的I-See等)。

 

从沃尔沃卡车全新换代车型身上,我们读到了差距,读到了未来,读到了方向,更读到了中国企业追赶的希望。

 

沃尔沃I-Shift重型机械自动变速箱(AMT)
沃尔沃I-Shift重型机械自动变速箱(AMT)

 

延伸阅读:

 

沃尔沃卡车启示录(上):“换代”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