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春运乱象 生命安全随时打折
超载50%以上的客车,你敢乘坐吗?
您的回答一定是不敢,但是,对于“我”——一位经常关注客运运营安全,成天批驳客车超载,号召大家拒坐超载车的专业人士,却坐了一回超载过半的客车(不是为了体验和报道)。
记者的亲身经历说明,每个乘坐超载车的人并非不珍惜生命,也并非不知道超载的危险性,但是,现实却让大家不得已选择了乘坐超载车。
坐上车 真心不容易
记者这次的乘坐经历并非为了体验,而是真实的需求——过年回家必须要乘坐客运大巴。
记者的家在安徽阜阳的一个县城。记者2月7日凌晨记者坐上了从北京出发的火车,目的地是安徽阜阳站。
下午2点20分,奔波了近10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停在市区的火车站,然而记者的旅途还没有结束,因为要到家,还有一段60多公里,大概1个多小时(平常速度)的公路要走。
好在汽车站就在火车站附近,大约10分钟后,记者已经站在了汽车站的售票大厅门前——一边排队买票,一边不断拒绝身边拉客上车的人,“打死也不能坐他们的黑车。”作为一名专业人士,记者心里这样告诫自己。大概又过了10分钟,记者终于拿到了车站发售的正规客车票,票面和实际价格都是16元。
下午2点40分,记者来到候车大厅入口。此前,记者非常担心从北京带回的一箱二锅头能不能过得了安检。不过,记者的担心很快变成了多余——进站根本不需要安检。虽然也要通过安检门,但安检机器旁不仅没有人,而且安检机器也根本没有在运作。

忙碌的车站
好吧,虽然少了份安全保障,但终于可以“自由”的进次候车大厅了,记者这样安慰自己。不过,刚才的欣喜才刚刚几秒就又转瞬而过:当记者低头看自己的车票想确认下自己是几点的车时,却又一次被惊住了:车票上除了价格,发车时间、车次等信息竟然备注的都是“待定”。
记者一时间有点懵了:“待定”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不会让今天回不到家吧?带着忐忑的心情,记者找到了站里的站务员,没想到她看了一眼票,就直接示意让记者进站了。
“车在哪里呢?”记者问乘务员。
“自己找!”乘务员的回答倒是干脆。
那就找吧。其实也不用怎么找,因为和记者同样目的地的人很多,直接跟着人群跑就是了。
“对不起,这车人满了,不能上了,你们换另一辆吧。”于是,记者就这样跟着人群换了一辆又一辆。如此折腾三次之后,记者终于挤在了队伍的前面,上车应该没有问题了。
这是辆新车,作为安全意识很强的记者对于挤在这辆车前还是比较满意:新车的安全性能自然不会太差。而更让记者惊喜的是,这辆车的座椅上配备还有安全带。
然而,就在记者和身后的一群人兴冲冲的要上车的时候,意外又出现了:车上的售票员用胳膊拦住了我们。
“上车可以,不过事先说好,在你们已购买的16元的车票的基础上,我还得再多收20元。如果愿意呢,你就上车;不愿意呢,你就等其他的车辆。”他对拼命往车上挤的我们说道,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强迫我们乘坐他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