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角度看冷链物流的“痛”与“通”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冷链物流市场商机逐渐显露。有数据显示,去年冷链物流总额在3.5万亿~4万亿之间,冷链每年增长达到22%。而在2015年政府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家再次提出了要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实施特色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等举措。但从目前来看,冷链发展的滞后在根本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发展。
冷链流通装备的“掣肘”
“我们的运输车辆并不是专业的冷冻冷藏车,而都是冷藏保温车,冷冻冷藏车可以让产品保鲜更长的时间,而冷藏保温车在通常情况下只能维持一到两天,时间久了食物就会变质,这就制约了我们业务服务的范围。现在我们用冷藏车的配送范围分省内线路和省外线路,而省内主要有保定、邢台以及运输石家庄周边县区的,省外线路能到达北京、山西等地区,由于生鲜食品的保鲜能力所限,更远的地方就送不了了。”石家庄双鸽集团段经理对记者说。
石家庄雨润农产品全球采购有限公司招商运营副总董峰也向记者表示:通常情况下,公司将冷链运输交由第三方公司承包,这样才能减少总公司的成本支出,同时可以让更专业的公司进行运输。
如此可见,冷链物流最大的“痛点”就是运输环节。从另一方面来看,运输车辆的配置还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直接影响消费者在食用时的口感,那么为何众多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不购买专业的冷冻冷藏车呢?
以冷链电商的成本支出为例,2015 中国冷链物流报告显示;国内4000 家生鲜电商中有95%的电商无法盈利,而很难盈利的部分原因就出现在冷链运输上,冷链成本占到总成本的40%,占销售额的25%~40%。
邢州邢业通冷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郭明对记者说:“一辆冷冻冷藏车是普通车辆价钱的三倍多。另一方面,冷冻冷藏车要不停地制冷,电费以及后期的维修保养等都提高了成本。”这让本就高于普通商品物流成本的冷链物流企业不堪负重。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提出了关于物流降成本的议案。他指出:物流的低效率、高成本成为制约实体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如果物流的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来,这部分资金就可以投入到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物流正在侵蚀企业30%~40%的利润,严重制约企业的升级转型。实体经济亟须抓紧补上物流这块短板,提升其对实体企业的系统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