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威司达在华市场漫不经心地“着急”
10月8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内燃机展览会上,和江淮汽车一同参展的纳威司达成为展馆内的“另类”,因为先于纳威司达进入中国市场的诸多国外同行大多没有现身。
在展会上,很多观众围着纳威司达带来的5款迈斯福发动机,表现出了他们对迈斯福发动机的兴趣,却也显示出其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还不高,大家还不很了解。
同一天下午,纳威司达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万如意携管理团队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纳威司达中国策略、发展愿景作了深层次的解读。
期待“完婚”
相对于其他商用车巨头,纳威司达在中国市场算得上“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万如意时常提及老版1分纸币上的长头卡车形象,印证了中国卡车和纳威司达的渊源。但是,从那以后纳威司达就和中国卡车市场失去了直接联系。
$Next$
直到和江淮汽车合资项目协议的签署,纳威司达才再度引起中国卡车行业的关注。
“进展还不错。”对于和江淮汽车合资项目的推进情况,万如意快人快语。“我们已经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过多方面接触,细节在落实。”万如意告诉记者。
对于纳威司达来说,姗姗来迟并不可怕,能不能适应中国市场需求、跟上并推动市场发展才是令它担忧的。
“用户欢迎新技术,但不太欢迎额外的支出。”万如意的一句笑言,恰好反映出他对中国商用车市场的熟悉。正是基于这一点,万如意认为纳威司达和江淮汽车的合作将是双赢。“江淮企业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入的了解,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此前,万如意曾表示过纳威司达是在跟一家在市场和产品线方面拥有很强优势的企业合作,此番再度强调江淮汽车的重要性,表现出了纳威司达对合资项目和中国市场的看重。
作为合资的另一方,除了在国内市场征战多年的经验,江淮汽车的快速成长也为纳威司达所看重。尤其是在今年商用车市场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江淮汽车跑赢了市场,更是吸引着纳威司达加快推动双方“完婚”。
降低成本
纳威司达的中卡、特种卡车和校车稳坐北美市场的头把交椅,重卡业务也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尽管如此,万如意还是强调了针对北美、南美市场开发的产品不一定适应中国的市场需求。采访中,万如意提到最多的字眼就是成本。
所以,降低成本成了纳威司达未来在中国的重点工作之一。正如前面万如意提到的,如今的中国用户接受好产品容易,接受高价位难。“必须按照中国市场的需求开发产品。”万如意介绍道,目前纳威司达已经携手国内供应商做了很多工作,在本地化生产方面打牢了基础。就拿发动机来说,发动机成本的控制对于整车成本来说很关键,这就需要在本土化生产方面下更多功夫。
$page$
“要利用好江淮汽车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引进纳威司达的发动机进行匹配,开发出有美国特色的先进重卡。”万如意表示:“不过,并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受欢迎。借助纳威司达在北美、巴西等市场的成功经验,采用先进技术,利用现有的底盘,能打造出多层次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体系。”
$Next$
纳威司达迈斯福发动机MAXXFORCE4
在保证品质、降低成本,进而更努力地适应中国市场需求之外,纳威司达还看好物流行业降低成本的潜力。物流行业降低成本的进程,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纳威司达弥补近10年的时间差,也利于其在国内市场推广产品和理念。纳威司达长头卡车要想顺利进入市场,降低成本的呼吁、努力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同等关键。
“当经济放缓、市场平淡,行业整合和合理化调整就会起步了。”万如意说道。而在市场有此变化之前,纳威司达在成本控制上的工作仍是任重道远。
打破瓶颈
有产品、有技术、有丰富的经验,又有熟悉国内市场的合作方,纳威司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力似乎指日可待。可是,与沃尔沃、曼、奔驰等国际商用车企业比起来,纳威司达在国内的影响力的确小了一些。特别是纳威司达引以为傲的产品和技术。
在目前的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用户之间口碑相传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企业的品牌推广。同时,中国商用车市场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在市场淡季,能扛得住压力的大多为深受用户信任的企业。
如何让中国用户认识到纳威司达的优势,并有勇气去尝试纳威司达的产品?
“在国内,迈斯福产品还不为用户所熟悉。我们需要提高知名度。”纳威司达集团中国产品及技术研发副总裁严敬德告诉记者:“用户需要有接触的过程。”
对产品、技术有着强烈自信的纳威司达,通过连续参加北京国际车展、上海国际车展,已经营造出初步的品牌推广氛围。随后陆续召开的产品、市场推介会,则是力图尽可能全面展示纳威司达。
然而,无法让产品和终端用户进行亲密接触,无疑让纳威司达一系列推广的效果打了折扣。“我们会尽快实现小批量生产。”这一表态从另一层面表现出纳威司达开拓中国市场的迫切。只不过市场不等人,对于纳威司达来说,能否快速打破品牌瓶颈、加快进入市场,是其不得不认真对待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