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交运的校车运营经:温馨校车传温馨
上牌——政府给力
除了补贴资金支持,青岛市还在法规上对校车进行了路权优先的规定,校车享有走公交专用道等特权。而全国普遍存在的上牌难问题,由于青岛市政府对校车的重视,也迎刃而解。
据毛德丰介绍,青岛市教育局作为主管部门,专设了职能部门,管理校车的发展规划和线路设计,并由教育局牵头,联合交警、交通等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了专项会议,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大家各司其职。经过前期的磨合,现在校车在线路申报和牌照申领上都非常顺畅。2012年9月21日,温馨校车公司获得了全国第一张专用校车使用标牌。“关键是政府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支持力度大,行业部门同时起到了很好的监管作用。如平度市政府将校车补贴问题纳入政府办公会,且设立了专门的校车办公室。”
司机——企业创新
在教育部校车专项督查中,校车运营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上持A1驾照驾驶员较少。对此,国内多家校车生产企业都推出了持B照就可驾驶的校车。海格校车就是其中较早推出者之一。“一方面,客车制造企业及时替我们用户着想,开发出的B照校车对驾驶员的门槛要求有所降低,使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车型的适当调整和灵活搭配,采取多样化的运营来化解持A1驾照驾驶员较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集中全集团的力量,从集团所属公交企业的专业司机中选拔优秀者担纲,所以市区内的校车司机是没有问题的。在下属县、区、市,司机相对难招,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培训中心,常年招收司机,并进行培训,定期考试合格即可上岗,为校车司机储备合格人才。”毛德丰说。
“校车驾驶员的待遇和集团其他驾驶员一样,别看校车运行的时间短,里程也相对较少,但我们也会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毛德丰介绍说,寒暑假恰恰是驾驶员和护导员最忙的时候,因为要进行业务培训。交运集团非常重视对校车驾驶员及护导员的培训,不仅有内部定期培训,还邀请武警、卫生、红十字会、礼仪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去年寒假就进行了为期十几天的培训。此外,春运期间,还会安排他们上客运一线服务,体验春运服务的标准。
毛德丰表示,温馨校车也许在硬件上很容易被模仿,但真正的区别在于软件,即服务。安全也是服务的一种,关键在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校车运营安全的核心。公司除了对驾驶员资质进行严格的筛选,同时更注重严格的培训,使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安全意识、道德意识等都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此外,通过G-BOS智慧运营系统、北斗系统等智能监控系统的安装,进一步规范驾乘人员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未来——品牌至上
毛德丰说:“从一开始,我们校车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做出品牌,统一命名为‘温馨校车’,即要打造学生温馨的港湾,家长放心的课堂。”
尽管社会上现存一些“黑校车”、不规范校车,但交运集团依靠更高的安全+服务管理标准,实现了与之明显区分,将“温馨校车”的品牌真正树立起来,深入到学生和家长心中。“我们每天都有班前会,做细安全叮嘱,每辆校车都配有护导员,加上交运集团多年来的历史积淀、经验积累和品牌文化传承,因此我们更专业。”
据介绍,温馨校车坚持“定人定车、专人专座”。同时,车厢内会定期结合热点主题播放雷锋的故事、纪录片,传播音乐、海洋、时事热点等知识,同时还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增进大家的相互交流。无论是更完善的应急措施,还是车厢里丰富的校车文化,都致力于将车厢打造成流动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目前,温馨校车按照“市区、郊区、社区、新区、农村和山区校车”六位一体的格局推进,已在青岛六区四市的近300所学校开通线路近2000条,惠及学生近6万人,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行业监管、企业运营、财政支持的新路。
向交运集团致敬
提及校车,充斥耳边的总是没钱买,买了也难以运营,政府不给力,企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交运集团的做法却给了这些说法一个有力的回击。
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交运集团就自筹资金购置校车市场化运营,即使亏损,也在坚持,守得云开见月明。以自己的实际运营实践,最终赢得了政府和社会的尊重与支持。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新事物在诞生之初,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看企业是否有担当,政府是否愿意主动作为。青岛交运集团的“温馨校车”为那些还在以各种理由阻扰校车发展或推卸责任的地方政府及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世界需要热心肠,社会更需要类似交运集团这样敢为天下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龙头企业。而未来市场也必将对这样的爱心企业给予丰厚回报。面对校车这样一个全新的事物,面对这样一个不能仅仅以经济效益来衡量的市场,交运集团不仅为乘坐校车的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也同时为自己趟出了一个蓝海市场。
向交运集团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