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蓝海先锋 上汽大通不是从零开始
舆论认为,这是高起点的上汽大通借助世界著名商用车品牌和技术,结合自身经验积累的成功运作。从2009年动议收购英国著名商用车公司LDV及品牌MAXUS到2012年在无锡建厂,再从品牌发布到首辆车的下线,建立全国经销网络以及向全球同步上市等,仅用了22个月。整个过程被看作是大手笔,速度之快犹如闪电。有人称这是奇迹,也有人说,这就是上汽的速度。但归根结底,还是战略决胜的棋高一着。
从产品类型上看,上汽大通推出的V80欧系宽体客车并不是第一家,全顺和依维柯也都有,并长期垄断,但长进不大。就市场而言,正在走向低端,留有很大市场空间。这就为上汽大通进入此细分市场提供了机遇。
首先,上汽大通把V80定位高端商用MPV,抢夺传统轿车式MPV市场,契入商用与商务之间,细分出一个全新概念的目标市场。其次,发挥在物流和商旅的优势,强化商品力,以品牌营销打头阵,攻城掠池,出手不凡。再是,在专用车和改装车上挖掘多用途的特长,体现大集团平台实力。由此,从定位到营销,上汽大通以体系化竞争彰显优势。相比较,它的挑战性、颠覆性,以及超前性都要比以往的传统轻型商用车思路有所不同。
高打高举,势如破竹。这是上汽大通的营销战术。从品牌发布拉开战幕。借助媒体轮番传播,有序推进,将品牌成功导入市场,通过铺垫最终引入产品,完成了从企业战略到产品战略,再从市场战略到目标定位的发布与运作。由此,为业界清晰地勾画出上汽大通发展的线路图和承担的市场使命。用户也清楚地了解到,上汽大通不是从零开始的一个品牌,也不是白手起家的公司,更不是没有底气的产品。
如此大的动作,举重若轻,驾轻就熟,收到预期的市场效果。这说明商用车与乘用车在营销理念上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尽管定位不同,但轻型商用车的市场意识还停留在卡车的概念上,并没有关注到用户和需求已经发生变化,这就导致这一市场滞后的重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上汽大通进入商用车市场与其它车企最大的不同就是首先不是卖产品,而是做品牌。在新车预热和上市之前,传递的是品牌价值和理念,塑造的是品牌形象。将“技术、信赖、进取”作为价值观植入品牌,把品牌历史、人文、品位融入产品形象,改变了以往商用车没有文化诉求和格调取向的盲点,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和品位。所以,当MAXUS大通商用MPV商杰版出现在首都等机场作为长期展示时,一个全新的移动共享空间的商务理念被树立了起来。由此改变了轻型商用车形象,开始受到市场的尊重。
上汽大通的出现,激活了欧洲宽体客车一潭死水,对竞品发出了挑战。从行业的角度上看,提升了技术能级,带动了新一轮的产品竞争。以发展的思路来看,整合世界资源,为打造中国自主品牌高端轻型商用车,进入世界主流市场找到了新的通路。
产业与资本的舞者
上汽商用车曾给外界的印象是“短板”,或没经验。这是由于被乘用车的辉煌所遮蔽。其实,稍微了解中国汽车历史的人就不会这样看。
中国汽车业从卡车起家的历史作为一种常识是不应该忘记的。在 中国112年的汽车历史中,真正涉及到轿车产业的时间也不过30年。所以,作为生产资料的卡车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地方工业基础实力的体现。作为凭证,1972年和1992年,上海著名的大通牌卡车(前身叫交通牌)先后被印在了上海市弍两粮票和50公斤上海市粮食支拨证上。前者对于50岁的上海人来说,谁也不会忘记这个品牌(大通牌卡车),在每天手里流通的粮票上所印制的卡车实际上代表着“国家建设”(物流),事关民生,在衣食住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后者,即便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还是上海集体购粮的流通证券。
如果追溯历史,大通牌卡车诞生于1958年。翻开历史,中国最早的重型卡车黄河牌图纸还是由上汽提供。如果再往上推,中国最早的卡车和客车改装都与上海这座城市密不可分。沿着这样的视角看,上汽商用车的历史可穿越近半个世纪,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同样,诞生于1898年英国MAXUS品牌,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品牌,享誉英联邦国家,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英伦血统与皇家渊源使MAXUS品牌与英国的宾利、阿斯顿?马丁、捷豹、罗孚等一系列汽车名牌齐名。在欧洲商用车制造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2009年,上汽成功收购了英国LDV公司的全部资产,包括MAXUS品牌在内的全部知识产权、厂房和设备,以及在全球的经销网络。这是上汽成功收购罗孚知识产权之后又一次堪称不留任何遗憾的全面收购,一步跨越了轻型商用车短板的缺位,并站在了与世界商用车比肩的对话平台上。
然而,上汽并没有简单地移植这个品牌,而是作为双品牌战略互为融通,打开了国内外两个市场,将大通与MAXUS形成合力,重拳出击,以1+1>2的品牌效应占领市场制高点。同时投资30亿元在无锡建立制造基地,同时也在谋划重返海外市场,建立新的组装厂。这些娴熟的动作和成熟的市场策略,是继上汽收购罗孚知识产权,成功推出荣威品牌,激活英国百年著名品牌MG之后的复制,并在产业与资本结合中破局。不过,重要的是借此把大通品牌资源重又盘活,嫁接了国际化的元素,为做强自主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通了上汽一盘棋,使轻型商用车在整个集团的产品构架中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大兵团作战中一支生力军。上汽集团高层表示,上汽商用车标准是按照轿车的品质打造的高性能商用车,可靠性和服务标准都是以国际基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