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之痒” 客车车联网下一步走向何方?
第一商用车网记者 李韧
从苏州金龙海格首次在业内推出G-BOS,到如今,车联网系统已然成为国内公路客车的标配。然而,随着车联网的不断普及,随着公路客运行业的流年不利,客车制造企业已经很难再用车联网系统,来刺激日益下滑的公路客车新需求。
显然,车联网系统已经走到升级换代的拐点。在交通运输部近日举办的北京道路运输展上,第一商用车网记者发现,业界已经开始思考,车联网的下一步该走向哪里;而以海格为代表的客车企业,也已展开新一轮的探索。

海格云战略发布会现场
历经四年发展 车联网已成公路客车标配
2010年,海格客车在业内正式推出G-BOS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带动了国内客车产业车联网系统的蓬勃发展。到如今,主流客车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车联网系统。
“海格G-BOS智慧运营管理系统自2010年7月问世以来,因其集成了智能化、电子化、信息化等科技,迅速成为客运企业追捧的智能运营管理工具。2013年上市的G-BOSⅡ代,引入了‘合赢’理念,将‘标准合规’、‘经济合算’、‘易用合心’、‘增值合作’贯穿其中,使用户对车辆的管理更直接,更有效。迄今全为止,国已有超过45000辆客车安装了该系统。”在海格客车展台,现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而2011年推出的宇通“安节通”,历经10多次技术升级,从最初的1个产品线、100多项功能点,发展到目前的客运、旅游、车厂、支撑系统4个产品线,600多项功能点,开发了BS、CS和手机客户端3个版本,而且支持包括手机在内的多个端口。“2013年4月,交通运输部公布第1批‘双合规’车载终端,宇通定制开发的两款终端名列其中。截至2013年年底,‘安节通’系统的装车量已经突破6万辆。”宇通技术人员介绍说。

宇通“安节通”——助企业实现人、车、管理整合联动
据第一商用网记者统计,除了宇通“安节通”和海格“G-BOS”,大金龙“龙翼”、申龙“全能达”等车辆智能管理系统也都在本次展会上露面,而且都是标配,并且在市场上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保有量。
成本调控效果不明显 车联网系统风光不再
尽管公路客车实现了车联网系统的标配,但是,就用户而言,他们对这些系统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