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客车 卡车 商用车 曼重卡 汕德卡 

中国重汽引进曼技术实现蜕变 汕德卡孕育而生

时间:2014/9/3 15:20:34来源:方得网作者:姚蔚责编:0条评论

 

TG技术引进后,中国重汽将其分为了几个不同层次来安放。最重要的一个层次,就是较大程度利用TG平台技术开发了汕德卡(SITRAK),这个产品放在济南商用车公司生产。汕德卡生产线,原本计划安装于德国本土,但在中国重汽和曼合作后,生产线最终落户在济南,对此,中国重汽可是下了血本,最后将其做到了与曼最先进的生产线几乎一致。

 

TG系列整车要生产,更要消化。TG平台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同样是中国重汽引进曼技术后消化工作的重中之重,TG平台的车架、车桥和发动机的国产化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2009年德国曼TGA重卡远嫁中国重汽
2009年德国曼TGA重卡远嫁中国重汽

 

中国在引进曼TG平台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从建立全新的整车生产线,再到零部件生产线,从技术消化到再运用,至少先后投入了82亿元。

 

不但硬件与德国品质接轨,中国重汽希望汕德卡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同样“德国化”。中国重汽把TG平台引进来的同时,员工培训、品质监督、生产管理等全球优质资源也照单全收,统统融入汕德卡生产中。在三年的时间里,中国重汽与曼公司还建立起联合工作组,全力推进这个合作项目。中国重汽先后向曼公司派遣了12批、总计220人次的学习团队。同时,曼公司除了在济南设立常驻专家团队之外,还先后向中国派遣了20批技术、质量管理团队,以保证济南工厂出品的汕德卡产品符合德国品质标准。

 

中国重汽对待汕德卡的态度是,要秉承纯正德国品质。因此,汕德卡的生产全程由曼公司严格评审,兑现了中国重汽在整车技术与质量控制方面均与欧洲同步的承诺。可以说,汕德卡系列重卡是中国重汽采用曼公司的产品设计,相同的生产线和工艺流程,严格按照中国重汽和曼公司共同制定的以质量为纲的产品开发原则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和批量生产放行的产品。

 

至此,从引进到汕德卡的批量下线,曼TG产品在中国成功完成了蜕变。

 

附录:汕德卡成长表

 

2009年7月15日,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德国曼购买中国重汽25%+1股,中国重汽引进曼公司TGA系列化整车技术平台,及其D08、D20、D26发动机技术。

 

2010年,中国重汽在德国慕尼黑曼恩总部接收C5和C7两大系列,牵引车、载货车、专用车和自卸车四大类车型,54款TG车型全部技术资料文件,包括发动机、车桥、分动箱、车架、驾驶室、整车等总成零部件。

 

2011年4月1日,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共同在上海发布合作品牌——SITRAK(汕德卡)。

 

2011年11月15日,汕德卡全智能自动化冲压线建设完成,由2400吨五台压力机组成,机器人搬运,全自动化生产。

 

2012年2月1日,汕德卡重卡总装配线改造完成,拥有车架、车桥、发动机、传动轴、驾驶室内饰等多条分装线,整体自动化程度高。

 

2012年11月22日,汕德卡重卡通过了德国曼SITRAK产品小组审核,完全到达质量标准,可以批量生产。

 

2013年1月17日,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合作的汕德卡品牌首辆重卡C7H成功下线,售价为41.98万元。

 

2013年一季度末,SITRAK重卡批量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