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密集调研 丝路经济带或出台国家级规划
具体而言,一高地指把西安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高地。而六中心则为西安要建设丝路经济带的物流商贸中心、制造业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金融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
在物流交通方面,西安空港新城则抛出打造丝绸之路“空中起点”的构想。
据记者了解,目前南航和海航已与相关部门达成协议,计划开通前往中亚城市的航班。西部机场集团力争到2014年底开通西安至伊斯坦布尔、巴黎、莫斯科、圣彼得堡直飞航线,此前西部机场集团已开通前往赫尔辛基和西雅图的航线。同时,记者从西安国际港务区获悉,西安计划28日开通“西新欧”国际货运班列。
当地多位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西安拥有诸多优势,但仍面临诸多限制和障碍,诸如西安提出的打造 “丝绸之路新起点”,事实上已被诸多城市绕过。
连云港坐享港口优势:积极申报自贸区促海陆“丝路”融合
“连云港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一个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于连云港来说无疑是新的机遇。”连云港市委书记李强(微博)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
对运营连云港港口的连云港港口集团而言,“毫无疑问将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带上一个新的节点。”该公司新闻中心副主任鞠海涛近日对记者说,不过“这个概念刚刚提出,政府和企业都在期待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
推动徐圩新区发展
“新区刚刚起步,很多基础设施还在建设当中,但已比刚刚成立时好了很多。”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外联办副主任安军伟对记者介绍说。新区创建前,徐圩是一片荒凉的盐滩,由于地处偏远,几乎不被外人知晓。
成立四年以来,徐圩新区已累计实施重点工程115项,完成投资209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共引进入驻重大产业项目16个,开工建设10个,项目总投资1400多亿元;加快推进30万级深水航道、码头和防波堤工程建设,大规模启动实施了26项港区重点项目;启动实施了服务中西部地区的61个功能平台,已开工建设平台20个。
根据徐圩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工作举措》显示,徐圩新区要重点打造面向中亚和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首先是大规模启动徐圩港区建设,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使徐圩港区的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2020年时突破2亿吨。其次,全力打造物流服务平台,在2015年前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多式联运中心等7个物流服务平台,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第三,加快启动综合保税区建设,整合发展连云港出口加工区和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完善服务中亚和中西部地区的保税物流体系。
“(丝路经济带)这个概念刚刚提出来,我们目前也在摸索当中,相关工作正逐步推进。”安军伟表示。
港口自贸区设想
资料显示,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从连云港出海,分别比日照、青岛、上海近300公里、500公里、1000公里。目前,连云港开通了日韩、东南亚、欧美等60条近远洋航线,通达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每年承运中亚50%以上的过境箱业务,货物吞吐量的60%来自中西部地区,港口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口岸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与此同时,连云港还承担了新亚欧大陆桥90%以上的国际过境运输量。
“丝绸之路经济带其实突出了连云港在港口的优势地位,连云港可以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与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四国的更多合作。”南京财经大学研究区域经济的张华教授对记者称。
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利好和上海自贸区的东风,李强在署名文章中明确表示,连云港将积极申报建设中哈连云港自由贸易区和连云港自由贸易港区,在此基础上申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区。
“其实这个提议很不错,如果连云港自贸区可以成立,会有更多的企业入驻港口区域,带动港口吞吐量的提升,从而带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城市的发展。”张华表示。
而作为连云港港口的运行企业,连云港港口集团也将因此受益。今年连云港港口的吞吐量任务是2亿吨,“这个目标肯定能完成,我们的计划是到2015年达到2.5亿吨,随着丝路经济带的刺激,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鞠海涛对记者说。
兰州新区起步又见古丝路:经济带“钻石节点”渴盼国家政策
飞机刚抵兰州,兰州中川机场扩建工程的巨大钢架闯入人们的视线。按照兰州市市长袁占亭的设想,中川机场将努力成为国际客运货运机场,特别是开辟中亚的直飞航线。
“兰州中川机场在客运吞吐量上与重庆、成都和西安这几个西部机场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打造西部空港货运中心,我们有地理区位、土地和规划上包袱较少的后发优势。”甘肃机场集团执行董事长杜小平告诉记者。
杜小平所说的后发优势是甘肃省以及兰州市官员都会提到的关键词汇。而能承载这四个字最重要的平台就是紧邻中川机场的兰州新区,它于去年8月20日刚刚获批,也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和西北唯一一个。
依托新区平台,兰州将自己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 “黄金段”上的“钻石节点”。袁占亭说,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是兰州新区有着与其他几个新区最主要的特征,体现了国家提前考虑开放西进的战略构想。
兰州新区遇上丝路新机遇
今年10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被审议并通过,《方案》提出,兰州市将主要从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五个方面做文章,把兰州打造成经济带上的核心节点城市。
“五通”中的每一环又都与兰州新区紧密相扣,比如,要争取国家支持兰州新区新设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从国际视野和更大范围加大对兰州新区的信贷投入;要引导和支持省内外金融机构在兰州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网点等。
而兰州新区计划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 “重要的生产资料疏解基地、工业产品生产基地、职教人才培训基地和文化融合的示范基地”。
新区经发局工作人员给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10月,新区已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08个,总引资2433.48亿元,今年到位资金311.4亿元,其中今年新签项目133个,总引资1675.54亿元。
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森洙说,“我们坚持基础先行,多方融资,全面实施了以水、电、路、气等为重点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目前核心区80平方公里的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建成,可满足企业落地需求。”
“兰州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具备更加优越的区位、交通、产业等发展基础和条件,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乘势而上、率先带动、有所作为。”兰州新区经发局副局长李元生告诉记者。
中国几何中心的枢纽梦
“要说兰州的优势,就是离中国东南西北都一样远,是中国的几何中心。”前兰州大学副校长、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说话间带着笑意,“但这没有太大意义,中国的经济重心长期在东部,从经济地理看,兰州就属于边缘地区了。
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风,兰州也迎来了将几何中心地理优势变为交通中心的机遇。兰州新区是新欧亚大陆桥和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未来将有十个方向的19条铁路在这里交汇。
“特别是我们国家最新的一个铁路边口站就在兰州,把这个铁路边口站打造成为我国际铁路货运西进大通道最后一个枢纽站,使得我们全国的铁路货运在这个地方统一中转,然后直到鹿特丹。”袁占亭说。
前述中川机场的货运中心地位也将得到强化,兰州力推其升级为国际客运货运机场,特别是开辟中亚的直飞航线。
甘肃机场集团执行董事长杜小平告诉记者,中川机场相比西安等地最大的优势在于货运,兰州新区的生物医药等规划中的重点产业很适合发展临空经济,而且紧邻新区的机场在仓储土地面积和净空面积保护不必有太多顾虑。
“我们是一个快速成长中的机场,可以吸取很多机场规划货运中心时的经验,少走弯路。”杜小平说,今年机场货运增幅为16%,海航等国内大型航空公司也正在建设自己的货运仓储中心,兰州市也将给予如起降费用补贴等政策优惠。
不沿边、不沿海,但却要打造无水旱港,无论兰州还是西安,都认为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城市的必需。
据记者了解,兰州新区正在积极申请在新区内设立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构建兰州新区大通关模式。
杜小平说,这是建设国际货运中心的重要一步,可以降低企业的转运成本和时间成本,“原来国际货物来兰州要么在外地报关,要么就到机场后用海关监管车拉到几十公里远的市区报关。”
陆运空运中心打造都离不开综合保税区的支撑,据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目前,兰州新区与兰州海关、甘肃省出入境检疫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完成了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选址。申报材料已上报省政府审核,进入国务院审定批复的最后阶段,预计明年年初就可以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