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凸显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
外资呢?外资是做空中国。以广州这个城市为代表的历次广交会2009年之后就没有好过,这就意味着中国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出现明显的下降。外资直接投资项下会发现再也不能重现2008年之前年均增长25%-35%的光荣与梦想了。国有、民营、外资似乎都不再是合格的融资方或者是借款人了。
为什么说债务体现的是系统性风险呢?我们知道以往在金融行业中有一句话,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能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分散风险,分散风险的做法有前提假定,假定这个市场有好的借款人有差的借款人。如果国有、民营、外资都不行了,分散也是不行的。请问中国还能制造出、寻找到好的值得投资的方向和人吗?我们为什么讲要创造体制性红利,中央做了很多层次的努力,包括寻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也是为了规避系统性风险。但十八届三中全会就不再这么看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中央是相信老百姓和市场的智慧,要下放给市场,放给利益攸关者,让他们自己在市场上探索,这就是为什么要让民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甚至是民营金融在这个层面,在未来中国有所发展的原因。
去年10月我到岭南大讲堂说过,美元可能在2015年要升值,Q E很可能提前退出,事实证明如此。现在市场上普遍预期是美国在美联储主席更换之后会提前退出Q E,如果这样的话大宗商品价格还将探底,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变得更加不确定,未来我预计兑换率全年会达到5.9。问题是达到这个水平点的时候,很可能是人民币兑美元由升转贬,或者说进入双向波动期。
汇率反映的是全球性竞争。一个国家如果商品卖得多,这个国家的汇率一定升值,但是很遗憾,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虽然没有撼动,但是很难再创新高。投资方面,随着美国几个产业,页岩气、3D打印技术、生物技术和医疗行业结合等,这些行业的发展,我所能够看到的下一代产业萌芽仍然出现的话,那么其结果就是下一个投资增长点,也就是说全球资本投向的仍然是美国。如果是这样的话,资本就会向美国流动,必须各国货币来换美元,那么在汇率市场上就会出现对美国货币需求量的上升,以及其他国家货币供给增加。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很可能呈现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所导致的汇率变化。
所以把这三者归结起来,得到一个结论是中国的金融体制不得不改了。
以市场为导向的增量改革
怎么改呢?以市场为导向的增量改革。既然钱荒所凸显的是结构性问题,并不是缺资源,而是资源错配了,能不能正确配置资源呢?这就是总量不放松而实施结构调整。同时,金融要放开垄断了,向所有资本开放,尤其是民营资本。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让更多有发展潜力的、具有技术萌芽性的行业和企业能够得到融资和发展,不能总是将金融资源切给那些已经看起来不行的企业和自然人。但如果总是管制着价格,管制利率,民营金融是没得玩的,所以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要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现在在广东有佛山南海的高新金融技术区的场外金融市场,第一批挂牌企业就有208家,我预计未来一两年肯定会突破千家,以广东经济企业的数量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
既然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改及怎么改,那就要进一步看一看现在的改革与过去的以产权改革为主线的改革有什么不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了混合所有制,但不得不告诉大家,混合所有制在实体经济领域、在企业领域还值得做,但是在金融领域已经不值得做了。为什么?2003年那一轮改革作为起点时期的两个专题小组的办公室成员,一个是国有银行改革专题小组办公室成员,一个是国务院农村体制改革专题小组办公室成员,定下来的就是混合所有制,将银行机构从国有独资到国有控股。十八届三中全会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部分谈到混合所有制,我一看就笑了,因为十年前我们就已经思考过,并且经过实践。既然已经经过十年实践,就有必要来分析利弊得失。
那次的产权改革成功的地方很容易看清,中国工商银、农业银行变成了世界第一大、第二大银行,无论总资产还是资本金、人数、网点、客户群体,都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中国的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在世界前七名,这应该是一个成功,成功的就不多说了。说说弊端,以便让大家明白为什么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金融领域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首先是控制权以及大而不倒的问题。银行由国有独资变成股份制后,控股权让给财政部,而同时出现了大而不倒的问题。因为资产规模变得很大,具有系统重要性,怎能倒闭呢?既然这样,就需要事实上对它采取明的或者是暗的补贴,明的补贴就是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全体公众用非常便宜的资金向这些机构输送金融资源。所谓暗的,当它出现一定问题时,通过财政或者是通货膨胀税向它实施补贴。
其次是监管保护,要保护它就要限制其他经济主体进入,民营银行的准入门槛事实上很高。如果检索中国的商业银行法或者是证券法,根本找不到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好像拿钱出来就可以办银行,但是事实上做不到。
三就是带来的后果是间接融资始终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
四是简单预测一下2014-2015年间的主要变化。在经济上,改革初期会经历短期低迷,2014年很难出现超预期的经济增长,估计G D P增幅在7.9%中枢正负0 .1个百分点,好于2013年,低于2015年,而通货膨胀将在2014年第一季度达到阶段性高位。
首先打掉各位不切实际的幻想,千万不要认为改革马上就会形成大牛市。所谓改革就是破旧立新。而既然是破旧立新,往往要先打碎原来的运行机制,既然是打碎运行机制就会出现维持经济比较平稳增长的原有基础没有了,但是新基础很可能建立还有待时日,不能指望在短期内见效。
而在金融上,会出现以影子银行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将打破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界限,出现以股权交易中心为代表的草根资本市场将构成中国资本市场金字塔的底座,出现以互联网金融和民间资本为代表的多样化金融形式将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性的同时带来风险,同时,还可能出现以人民币汇率的可能逆转为起点的资产价格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