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客车 卡车 商用车 钱荒 经济结构 

“钱荒”凸显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

时间:2013/12/23 8:10:59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陆磊责编:0条评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金融层面改革是582字,仔细研读会发现实际上是对之前改弦更张的方式。从199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到今年刚好是20年,主要是以机构改革为主线推进金融改革。但过去的这样的一个方式或者说方法论已经不再适用于未来十年了,未来的改革将是以市场导向、市场建设为根本,而在主体上是以多元化的资本结构为根本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再是国有资本,不再是银行这一类机构主导了,而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从A股到O T C,这些市场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市场除了市场主体外,最重要的机制是价格体系,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汇率是货币的价格,利率市场化还要接着往前推,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兑换下,最后可完全自由浮动是方向。金融市场 的价格体系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钱荒”凸显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有人问,为何要进行金融改革?有人说2013年是三中全会的开会年份,三中全会总是要提改革的,但是问题是除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此后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力度似乎没这届三中全会这么大?为什么?因果关系是肯定在此时此刻有一些动力或者是压力,逼使我们不得不搞改革。道理很简单,孔子说穷则变,如果不穷途末路有什么积极性改变,如果过得很好有什么积极性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呢?所以肯定是存在一定问题的。2013年出现了三大金融现象,分别是钱荒、债务危机和汇率问题。金融是表象,所代表的是深层次的经济层面问题,这三个现象其实分别对应的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系统性和全球性问题。

 

首先是“钱荒”,毫无疑问缺钱太奇怪了。中国的流动性,也就是钱并不少,自2009年中国货币发行量,也就是广义货币M 2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币发行国。而与此同时,根据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国还需要在若干时间,比如说3-5年,G D P才能达到美国的75%。而在2009-2012年这短短三年时间内,中国的钱又是按照什么速率增长呢,2012年底中国的货币量按照计期汇率计算是美国的1.5倍,产出是美国的75%,二者一除就会得到一个数字2。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每一单位产出对应所消耗的资金是美国的2倍,也就意味着中国的钱并不少。于是问题就来了,怎么会出现“钱荒”?

 

中国的金融领域分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两个层次,所谓批发市场就是银行间市场,因为银行是经营资金的大宗市场,要调剂余缺,也就存在银行和银行之间交易资金的市场。而在存贷款的零售市场,在这两个市场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在零售市场中,银行开始很谨慎地放贷款,比如最近大家听到银行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感兴趣了,说明它没有太多的钱了,或者说资金成本上升了,放贷无利可图。究其原因就会体现在银行间的批发市场,银行和银行之间的资金交易价格就会飙升,钱变得很贵。2013年6月份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折合年率超过10%,太可怕了,以往一般是在1 .8、1 .9之间。中国不缺钱,中国的银行缺钱,这是怎么一回事。

 

银行体系缺钱的直观感受是总量性的,整个银行体系都缺钱。所以在今年的6、7月份,各方人士要求中国向日本学习,搞量化宽松,货币当局进一步印钞,维持金融体系运转。但后来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克强经济学。克强经济学说不印钞。中国的流动性是泛滥、过剩的,中国银行(2.62, -0.06, -2.24%)体系竟然缺钱,里面一定有没有看到的结构性问题,金融体系将金融资源配置到不该配的地方。哪些不该配的地方呢?也就是不流动的领域,包括中长期贷款,基建,个人中长期贷款,影子银行发的理财产品等。

 

在两次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都强调不放松货币,而是存量结构和增量结构的调整,如果存量暂时调整不了,起码要调整增量。这就是说,走老路看起来是有问题了,走老路无非是大力度在经济层面上靠投资、在金融上靠中长期融资,此时此刻以“钱荒”为代表,走不下去了。这是一个根本原因。但还有直接原因,就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导致银行体系的资金供给面出现短缺。

 

债务危机是个系统性风险

 

到2012、2013年,发现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这就是我们找不到优质的融资方了,以往融资方无非是三种,国有、民营、外资。2012年底到2013年上半年,我们发现三者都不行了,国有是高负债,引发2013年7-8月份国家审计署来清查各地的融资平台,十八届三中全会谈到了这么一句话,就是我们要编制中央地方二级资产负债表,什么意思?就是想看看你到底还有多少空间可以负债,现在负的债到时候会不会出现问题、还不上。

 

国有是高负债,高负债会导致什么问题呢?我会告诉各位,只要是高负债,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一定会导致一个结果,这就是“鬼魂企业”和“鬼魂银行”的出现。这是来自东亚国家的经验,也就是说曾经的日本,伟大的制造型经济体曾经出现过的,原因就是高负债。

 

高负债出现在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代表的国有部门当中,在过去几年不断地累积,累积到今天看起来不得不改变了,这类融资方不再是优质的了。那么接着就是民营的了,民营就是高投机了。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该要解决,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想尽办法要解决,但是你会发现由于没有订单,钱又很便宜,这时企业家面临的问题是要不要这些钱,继续生产卖不出去,但是不要这钱好像又不对。所以他们选择了一个结果,拿,但是不再从事以往的主营业务,而是投资其他资产,于是就会出现资产价格的飙升。中国经过几轮,2009年的铁矿石,之后是煤炭和煤矿,再然后干脆越做越小,做到了土地,现在依然是房产。这意味着实体经济部门自己要脱离实体经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