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福恋背后的行政力量:始于政府也终止于政府
东风和福汽的“恋爱”谈了两年之后,最终还是分手了。福汽内部知情人士对记者说:“双方实际的接触已经终止,好几个月都没有相互沟通了。”但福汽高层对此没有回应,东风集团官方也没有认可上述的说法。
从程序上看,双方仍保持关系。去年5月16日,在国家相关部门、福建省主政者见证下,东风和福汽高层签署了联姻的框架协议。理论上,没有正式宣布前,这个框架协议还在继续。
不过,福汽董事长廉小强不得不接受与东风分道扬镳的事实。今年年初,在接受独家采访时,廉小强不经意的一句:“我们双方不叫兼并重组,因为兼并重组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未想一语成谶。
在长达两年的谈判过程中,偏居东南的福建汽车实际上处于不对等地位中。福汽无论在谈判,还是未来合作中对自身的定位,都要求最大限度的和东风汽车对等。“从来就不是所谓的兼并重组,兼并重组是不行了,别人来救你。福汽不是这种状况,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廉小强多次强调。
但国内排名第二的东风汽车本身具有大集团的优势,而且2012年开始推进大自主战略,在统筹各个自主子品牌中要求最大程度的配合,难以容忍为了地方利益,牺牲全盘策略。福建省重点企业福汽有强烈的地方产业诉求,要求在未来战略中“以我为主”的定位,强烈地刺激了东风的神经。
廉小强如履薄冰,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即使面对熟悉的媒体记者,他也只得不断重复这样的话:“不是我不说,而是没办法回答。”
背后的行政力量
东风和福汽在2011年开始接触,是应了2009年国家提出支持汽车产业“四大四小”兼并重组小车企,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产业的大背景。
福建汽车要做大做强,单靠自身积累发展速度太慢。在2010年左右提出引入外部大型汽车集团,北汽、广汽随后开始和福汽接触,北汽甚至出价5亿元,但福建方面认为太便宜而否决了方案。
鉴于此前计划无果,东风与福汽接触后,双方都严密封锁消息。直到2012年8月双方基本敲定框架,消息才陆续传出。但9月爆发的中日钓鱼岛事件波及汽车产业,双方合作的主要板块东南汽车,因股东三菱汽车的日方背景而暂停签约。
不久十八大召开,福建省高层出现人事调整。“事态更加扑朔迷离,因为福汽引入东风,一直是由政府主导,接下来的领导什么态度决定了它的走向。”接近福汽的知情人士说。
新任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上任后第四天,就视察了福汽新龙马项目。廉小强陪同左右,但只提出希望省里在基层政府采购等方面支持新龙马汽车,并没有提与东风的合作一事。
去年5月16日东风与福汽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当时计划,如果进展顺利,东风将在三个月内完成尽职调查,去年9月前双方即可签署具体的股权转让和增资协议。
根据当时框架协议,东风汽车公司将以增资方式受让福建省国资委所持有的福汽45%股权;双方组建投资公司控股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东南汽车),该投资公司双方持股比例为2:1。
但此后进程受阻,谈判停留在双方商讨合作的细节上,没有进入议价阶段。今年1月9日,记者当面问廉小强进展状况。他回答:“现在还在谈,还没到议价阶段。重组的具体范围也还不是很明确,都在变化中。”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福汽的中高层也难以获得双方谈判的进展状况,政府主导的合作让福汽内部充斥不同的声音。廉小强在政府与内部争议之间寻找着最大平衡点。
但廉小强否认拉郎配,“跟东风的合作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就像谈恋爱一样,为什么要和他谈,因为它在产品线、市占率等方面有优势,我们可以双赢。大家都有意愿,彼此没有拉郎配,拉郎配肯定失败。”
时至今日,接近福汽的人士认为,福汽与东风的“恋爱”,始于政府也终止于政府,是福建政府意志左右了最终的走向。福汽面对目前的处境依旧没有回复。
寻求平等权不切实际
年届六十的廉小强个性爽朗,在引入东风一事上,曾表示这是福汽里程碑式的事件,将决定福汽和福建汽车未来数年的发展。廉小强事实上是“主合派”。
廉小强把引入东风看做福汽跨越发展的机会,寄予厚望。“我来福汽时是一个亏损高企,人心涣散的福汽,连民营企业都不愿意合作,到今天能引入中国第二大汽车企业东风,我竭尽全力了。”
双方互有诉求是廉小强看好合作的基础,福汽可以借用东风的品牌、产品线和配套资源,破除偏居东南的地域性禁锢;东风可以借助福汽把触角伸向南方,增加自主品牌规模。
双方根据框架协议,第二阶段谈的支撑双方联合的实际措施:未来发展的策略和产品、零部件规划。“谈得很深层,很务实。现在在谈一些具体的事情。”今年年初,廉小强还很有信心。
东风和福汽合作,主要集中在福汽下属的东南汽车业务。按照此前福汽占50%、中华汽车和三菱汽车各占25%的股比,东风未来将占有原福汽50%股比中的2/3,也就是持股约为33.3%(福汽约为16.7%)。
廉小强甚至预设了未来四个股东管理东南汽车的模式,“实际上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比较常见的行为一致人制度。在董事会表现为两方或者最多三方的意见,事先我们会协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