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的东进西扩:为“大自主”铺路
其中,重组福汽对于东风而言,既有能做大的东南汽车板块,又可以继续扩大与台湾裕隆的合作,进一步壮大东风“大自主”阵营中其他品牌的销量,而福汽旗下的厦门金龙更是东风稀缺的客车资源。近日,厦门市国资委将旗下公司持有的厦门金龙股份无偿转让给福汽集团,让东风整合福汽的价值更大,当然,重组的阻力也会更大。
对于收购PSA,朱福寿认为:“这有利于东风公司自主品牌在产品和技术上共用资源,得到更快的升级转型。通过全面的技术开放合作,可以实现东风的技术共享,完善产品技术和质量体系,向国际化的目标靠拢。”
朱福寿表示,东风还将把PSA亚太技术中心纳进规划,设立一个合资研发中心,“这有助于我们创新研发的进一步完善,为神龙公司的研发提供保障”。其言下所指的保障,核心就是神龙即将面世的东风品牌车型。
据东风方面的人士透露,此次PSA与东风合作将有多个方面的协同,东风将来与PSA的技术共享不会仅限于平台和动力总成,双方还要联合开发适用于新兴国家市场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大自主抄近道
种种迹象显示,东风出手的实际目的是为了弥补其自主短板,包括去年通过从东风有限剥离商用车业务,与沃尔沃合资生产东风品牌商用车,也是为了寻找在商用车领域技术更强的合作伙伴,来做强“大自主”。
去年12月10日,东风内部经过较长时间的思想碰撞和市场研究后,提出“乾”D300计划,大自主扩张的序幕正式拉开。而东风“大自主”的命运就在这个包含“三个100万辆”的规划里。
根据该规划,到“十二五”末期,东风汽车公司销量将达到600万辆,其中,按照“自主品牌超过50%”的规定,东风自主品牌将占300万辆:100万辆东风品牌商用车、100万辆东风品牌乘用车和100万辆其他自主品牌。
“东风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从过去引进国外的品牌和技术,到与外资联合开发,去海外购买资源,这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如果东风没有一个战略性的举措,要想实现国际化就是一句空话,我们付出的成本可能会更高,我们走的路可能会更加曲折。”朱福寿如是说道。
据其透露,东风虽然近年来谨小慎微,但一直在等待机会,“如何实现东风的自主,通过什么路径来做?有什么样的路径能够快速融入国际?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包括与PSA和其他合作伙伴,我们一直都在研讨这个问题。”
在朱福寿、刘卫东等东风少壮派领导看来,入股PSA虽然是PSA主动上门谈的,但东风在思想上已经做了多年的准备,“有这个理念、有这个意识,与PSA的合作对于东风的战略意义,对于我们融入国际,对我们自主品牌事业的发展,对我们培育国际化的人才,都会有很多无限想象的空间。”
对于东风来说,借助PSA的渠道和技术积累,其自主完全可以抄近道发展。特别是未来的研发协作,如果双方以50:50的对等股比合作,加上所持有的PSA股权,东风完全可以达到间接控股的目的。
“过去都是外方收取费用,长期以来,我们的研发跟不上,现在我们融入进去,一起来研发,这对于行业来说,是另外一种值得尝试的模式。朱福寿如是说道。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