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全新”背后喜与忧:全新到成熟仍需历练
10月10,在山东重工.潍柴动力的 “长三角战略”发布会上,亚星客车全新亮相:新LOGO、新厂房、新车型、新三大总成、新车身材料和新的团队。
这些全新背后,既有喜也有忧。
三大动力总成 能否形成竞争力
在这次以“战略引领.梦想启航”为主题的发布会上,潍柴动力的三位高层: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潍柴动力执行总裁李大开,潍柴动力执行总裁方红卫亲临现场,既是为这次活动助阵,也是为亚星客车全新的动力总成链——潍柴发动机、法士特齿轮箱、汉德车桥来站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谭旭光既是山东重工的董事长,又是潍柴动力的董事长,李大开同时也是法士特变速箱的董事长,而方红卫所管辖的陕汽就是汉德车桥的生产者。
要说潍柴发动机,对于大型客车来说,并不新。潍柴几乎占据了大型客车动力市场配套的半壁江山,而法士特变速器也并不陌生。近来,作为国内重型变速器的佼佼者,法士特变速器在宇通等车型上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口碑。而汉德车桥在客车领域应用则相对不多。
把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器与汉德车桥这重卡领域的黄金供应链应用到了亚星客车上,那么是会同样立即形成亚星客车的黄金供应链吗?
这个还难以肯定的回答,至少在现在。同为山东重工的集团成员,亚星客车使用本集团内部的拳头产品,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器与汉德车桥,这显然能够形成差异化和独有的竞争力。并且,这三样产品的品质和口碑都过硬。不过,必须要看到的是,这三样动力总成的组成在重卡市场是当之无愧的黄金供应链,在客车上的应用却比较新。要知道,作为汽车产品,无论在设计的理念工具如何先进,实验验证如何完善,使用的材料如何好,但是,都必须要在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毕竟,用户的使用环境和方法千差万别。中国汽车和国外汽车的差距,最起码是体现在用户使用的数据库上。跨国公司往往有着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使用数据,这也是中国汽车现在还最难以赶超的地方。
同样的,这三大总成在客车上的应用并不多,因此,亚星客车需要在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的参数和匹配,才能做到真正的“黄金”。而这一过程,一个是需要时间,另外一个还是需要付出心血和智慧的。
全新车身材料 妙招还是败笔
此次发布会,还展示了亚星客车的全新的车身材料。这种全新的车身材料,并非普通车身的钢材。据介绍,这种材料比钢板更轻、更耐腐蚀,同时强度也够好。在展会现场,工作人员还使用重锤对这些材料进行撞击演示:无论怎么样重击这些材料,几乎都没有发生重大破坏和变形。
显然,用全新材料,可以做到轻,这显然有助于车身的轻量化,也就可以降低油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