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看今朝 金旅快速增长或得益于无为之治
观察一下整个客车行业,就会发现,一个企业在换领导后,基本不会马上见效。如果再次换领导,要见效果也起码需要一两年以上。假若频繁换领导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处于动荡之中,很难会有什么靓丽的业绩。比如福田欧辉客车近两年频繁换领导,导致近年的业绩一直不够理想。
反观一些业绩稳定、表现良好的企业,往往都是领导层非常稳定,比如宇通客车、苏州金龙和中通客车。
除了换领导影响业绩,另一个就是“婆婆”多,缺乏经营的自由。纵观一些曾经辉煌的企业衰落,往往就是由于“婆婆”管得太多,且想法众多。比如亚星客车、厦门金龙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动荡,都与政府频频出招有关。
厦门金旅的掌控
再来看看金旅,它最初由厦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香港嘉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资成立,厦门汽车占60%,福建籍民营企业家陈金财拥有的香港嘉隆集团占40%。在金龙系里三条龙中,金旅是三龙中股权结构最为简单稳定的。
金旅天然气公交出口
不过,2004年,通过其旗下香港嘉隆集团,金旅的大股东陈金财在上海另起炉灶,组建一家新的客车企业上海申龙。在短短几年间,上海申龙成为客车行业最大黑马,跻身主流客车企业之列。但在上海申龙快速发展的同时,金旅却开始走下坡路。业内人士曾指出,上海申龙与金旅在很多方面高度相似,商标极为相像,只是上海申龙的商标比金旅的商标多出一个“人”。金旅和申龙在产品布局上完全相同,在产品外观、重点市场与客户方面都存在诸多“重合”。而且,有业内人士指出,申龙不少的客户都来自金旅。正因为如此,甚至有人预言,申龙早晚会超过厦门金旅。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样发展。这也许得益于厦门金旅的稳定经营层,以及积淀多年的底蕴。自1997年就任总厦门金旅总经理一职以来,叶宏廷为人非常低调,很少出席新闻活动或接受新闻访谈。但业内公认,叶宏廷专注企业管理,并且为人坦诚,深得不少用户的欣赏。
今年在北京客车展上,三条龙联合参展,其中,金旅的展位并不理想,有些人甚至戏称金旅像是后妈生的。不过,尽管如此,但是金旅无论是布展,还是工作人员对观众的接待和讲解,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准。
这也许都在印证一个观点,股东给一个明确的考核目标,不过多干涉经营层的具体工作,也许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其实,这也是KPI考核的精髓:制定合理而清晰的考核目标,并且着眼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考核不是目的,促进员工提高才是核心。管理员工如此,管理经营层也是如此。
也许,没人管的金旅,以后会继续“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