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看今朝 金旅快速增长或得益于无为之治
经历了去年的低迷,厦门金旅在今年又走出了一个漂亮的增长线。今年1~7月,金旅共计销售13539辆,同比增长18.1%;而整个客车行业1~7月的累计同比增长只有9.84%。
对于金旅前7月的业绩,让人感到有些意外。而这个意外,则来自金旅股东的一个意外。
没人管的金旅增长更快
今年年初,金旅的第二大股东陈金财突然去世。这个意外让不少人为金旅捏了一把汗。这个看起来少了人“疼”的金旅会不会陷入更加低迷的境地?要知道,在2012年,整个行业增长为5.35%的情况下,金旅只有3.32%,这年金旅交出了一份并不漂亮的答卷。

金旅LNG旅游车
有人管尚且如此,没人管是不是更糟糕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金旅在看起来监管真空的情况下,今年却运行良好,前7个月同比增长达到9.84%。
这是为什么?是体制改变?还是政策改变?还是产品改变?答案似乎全部不是这些。那究竟是什么让金旅止跌回升?
笔者认为,是金旅的内生力量。这个看法与金旅内部人士也不谋而合。在他们看来,金旅前7月的表现并非外力突然作用,而是来自于金旅内部的力量:“金旅是个有底蕴的企业”。
不过,既然是有底蕴,那为什么在2012年没有发挥,却在2013年表现出来了?
明朝的无为而治
笔者在长久思考后,有了一个猜想:那就由于少了“婆婆”,反而,在其内部的力量自由主导下,企业能做的更好。
这似乎是个悖论,但有时悖论确实存在。比如,明朝的时候,自万历十五年起,皇帝便不再上朝,自此开启了30年不上朝的历史。万历帝不上朝期间,很多官员离职后没有新的官员到任,原因是官员上任需要万历帝批示。可是这个皇帝天天也不上朝,于是大量官位空缺。以至于有人称万历帝是史上最懒、最出格皇帝,有人甚至称明朝亡于万历。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不这么认为。与之前相反的观点认为,不上朝对明朝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一定是坏事,相反,还可能起到了促进作用。比如,我国经济在明朝时期是全世界GDP总量最大,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发展。其后的清朝,资本主义的发展反而不如明朝,关于这点,历史学家们观点倒是比较一致:明朝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比清朝限制的更少。
对于万历帝的不上朝,有些人认为,对经济社会反而能够起到“修养生息”的作用。根据《明史.神宗本纪》中记载,万历十五年以后朝政的记载,与万历十五年以前的并没有区别。赈济荒灾、整顿吏治、平定叛乱、治理河道、发展经济、对外交往等工作,一切都井然有序,并无混乱景象。特别是“万历三大征”:平定宁夏蒙古哱拜之乱、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以及抗倭援朝战争。这三场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困难重重,但最终都能取得完全的胜利。相比清朝后期的各种战败,万历这个不上朝的皇帝不见得就无所作为。
这其实也许体现了无为而治。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如此,治理企业也是如此。反复折腾,不会治理出好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