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速度与用户激情促进新能源客车发展
人追求远大的理想是对的,有时冒点风险也是必然的。在新能源客车的发展道路上,客车制造企业反应与行动"很速度",但客车用户企业的激情却并不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情况不太有利于中国新能源客车的长期发展。
至于为何要发展新能源客车,理由很充分,也很现实。面对中国的能源转型和日益严重的雾霾等大气污染,新能源客车无疑开辟了一条中国客车行业通向未来的必经之路。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目的是尽量为其发展铺平道路。
但客车用户企业似乎并不愿意冒风险去尝试,造成了新能源客车"推而不广"、"雷声大雨点小"的种种尴尬。为了进一步解除用户的诸多顾虑,助其选择到"真才实用"的好车,2014年9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告《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该公告显示,共有155款新能源客车入围首批公告名单。此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客车的观望用户点亮了一盏灯。
政策的引导固然重要,最终还要落实到行动中,大家共同推进新能源客车市场脚踏实地的前行。那么,中国哪些客车制造企业在创造着"中国新能源客车速度"?又有哪些用户企业对新能源客车满怀激情呢?
群雄追赶 当仁不让
中国客车制造企业最具活力,只要国家的指导政策倾向哪里,他们就一定会紧跟走向哪里,引领着行业前行。在新能源客车领域,海格、大金龙、金旅、中通、安凯、南车时代电动、宇通等走在了前列,为改写中国客车行业历史在不断努力着……
海格客车作为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先驱,早在1999年,海格就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了10辆纯电动客车;2002年,与上海交大合作开发出第一辆混合动力客车;2006年,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出第一代氢燃料电动公交车。海格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和生产,联合了国内众多知名高校,一直走在新能源技术的前沿阵地。2014年,海格潜心研究的ISG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不断掀起阵阵热潮,其通过智能怠速起停、再生制动、电力辅助驱动、小功率发电功能等,实现了综合节能30%以上,PM减排90%以上,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常州市民乘坐海格新能源客车
大金龙用科技提升着新能源客车研发速度。早在1997年,大金龙就开始重视新能源客车技术力量的储备,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同时与国际知名零部件制造商进行联合研发、设计等工作。经过多年的市场考验,大金龙新能源客车不断更新换代,显示出了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在业内具有较大的示范意义。
厦门金旅在新能源客车领域早已未雨绸缪,早在多年前,就加紧对新能源客车技术的研发和增减改进,有效地攻克新能源汽车的许多技术短板,节油效果显著。据了解,和同长度的传统能源客车相比,金旅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可节能51%,以一辆12米公交车一年营运350天、日运行里程260公里来计算,普通LNG公交车每百公里的气耗是33.6KG,而金旅插电式LNG混合动力公交的百公里气耗为16.8KG,按燃气价格6.3元/千克来计算的话,一辆金旅新一代插电式气电混合动力客车一年可为用户节省能耗支出大约在9.8万元。
中通客车也很重视新能源客车的发展,一早就将其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倾注大量的精力与心血,并在2013年提出的"2345"战略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以新能源客车为抓手的主体地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3年的新能源客车市场中,中通客车稳居行业第二,先后收到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黑龙江、辽宁等多地的批量订单,受到用户的好评。
安凯客车长期以来坚持自主科技创新,不断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取得领先成就。全国唯一的"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安凯,奠定了安凯客车在电动客车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在《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中,安凯客车以23款新能源车型,在所有入围厂家中公告车型数量第一,证明了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