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商用车网

第一商用车网>>新能源>>动力电池>>盈利增长式微 3年政府补贴10亿 独角兽宁德时代存隐忧

盈利增长式微 3年政府补贴10亿 独角兽宁德时代存隐忧

时间:2018/4/14 10:54:35来源:中国经营报作者:责编:李秀芝共:3888 字


偏安于福建东北部的宁德,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截至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还不足400万人,主体经济是农林业。这个小城,因为两件大事逐渐被公众知晓,一件是总书记曾经履职于此,另一件就是存在一个估计1300亿元的锂电池巨头企业——宁德时代。


4月4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以下简称“宁德时代”)获得发审委审批过会,预计将于5月完成IPO。从首次发布招股说明书到成功过会,前后不足5个月,整体用时虽然不比富士康,但也领先于百余家尚在排队的企业。


不论是2017年12月胡润发布的“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还是今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宁德时代均榜上有名。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一般而言,只要达到10亿美元以上估值、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都可以统称为“独角兽”,而宁德时代就是典型。


这家成立不到7年的公司,是如何完成千亿估值进程的?又有哪些力量成就了“独角兽”的今天?


宁德时代.jpg

“独角兽”养成:7年估值过千亿


2011年,拥有多年锂电池从业经历的福建宁德人曾毓群,或因闵系商人惯有的敏锐和冒险特质,适时地察觉到了动力电池领域的巨大商机,开始创办宁德时代。


2000年前后,曾毓群曾和同属于老东家——全球知名的独立硬盘供应商SAE体系的梁少康、陈棠华等人组建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TechnologyLimited,以下简称“ATL”),一家注册地在香港、工厂在东莞的3C电池制造商。


ATL不仅是苹果手机电池供应商,还因为解决了电池包反复充放鼓包问题,以及在2016年的三星手机“电池燃爆门”中优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业内口碑企业。ATL的技术优势无疑惠及了宁德时代的发展。“宁德时代引进了一套先进的日系装备,而且又有ATL的技术背书,在早期发展阶段就比一般企业起点高。”曾多次到ATL、宁德时代考察过的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陈光祖说。


让宁德时代声名大噪的,是在2012年成为华晨宝马的供应商。彼时在国内,电池企业寥寥无几,颇具口碑的比亚迪(55.600, -0.30, -0.54%)的电池并不外销,仅供自身量产汽车。而中国政府配套的补贴政策使得外资企业更倾向于找本土电池企业。


据了解,基于ATL苹果手机供应商的基因,华晨宝马的橄榄枝伸向了宁德时代,但过程并不轻松。网上流传的版本是,宁德时代为了成为华晨宝马的供应商,死磕一份800页德文生产标准说明书,测试和试运营的时间长达两年。


“我们早期在做项目推介时,提到宁德时代基本上就是‘宝马的电池供应商。’”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汽车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田泽普说。在她看来,跨国豪华车企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最好的品牌说明,极大地区别了宁德时代和其他动力电池制造商。


“宝马一战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深圳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一位资深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据他介绍,与华晨宝马的合作,不仅仅是带来了知名跨国企业供应商的品牌效应,而且对宁德时代自身来说,在技术水平、研发能力以及运营管理上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2012年之后,宁德时代相继成为宇通客车)、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国内汽车头部企业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据天风证券3月份的一份研报,在2017年第1~10批新能源汽车推荐应用车型目录中,宁德时代配套的车型达到378款,远超其他同行。


“这些车企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巨大空间也会进一步促进宁德时代扩大规模、节约成本,形成资源集群效应。”普华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


以技术发家的宁德时代,似乎比同行企业更加清楚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截至2017年底,宁德时代拥有研发技术人员3425名,907项境内专利及17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1440项。同时期同为头部电池企业的国轩高科是1114人,其他二线电池企业在600~700人之间。


在研发投入上,2015~2017年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4.93%、7.27%、8.02%,高于同行水平。


“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客户,这两样是宁德时代成功的核心因素。”一位研究锂电池的证券分析人士说。


招股说明书中援引的高工锂电池的研究数据显示,过去3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销量分别为2.19GWh、6.80GWh、11.84GWh。2017年更是占据中国市场三成份额,超过比亚迪、松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摘得全球动力电池销售桂冠。3月,大众汽车宣布宁德时代为其中国市场的首个电池供应商。


隐形“护航者”:日本TDK 株式会社


研究宁德时代的成长历程,背后一直有两只无形的手在为其“护航”,一只为TDK,另一只是政府。他们的共性在于,从资本加持到配套企业,在企业发展的多个层面留下足迹。


TDK 株式会社(日本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762.T)是全球知名的电子工业品牌,主要提供3C产品的电子元件。在4月4日发审委的提问中,除了常规的尽职问询,多个问题涉及TDK和宁德时代的关联性。这一方面出于对上市民企外资股比的审查,另一方面也披露了TDK曾经以及目前与宁德时代的关联关系。


根据招股说明书,TDK是ATL的实际控制方。2014年4月~2016年6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任TDK副总裁、高级副总裁等职务。2015年10月,ATL将所持宁德时代15%的股权转让给了宁波联创,股权转让完成后,新能源科技不再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的股权。


此外,报告期内,TDK直接或间接持有宁德时代隔膜供应商上海月泉,宁德时代还向TDK销售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系统、锂电池材料以及提供咨询等服务。


发审委要求宁德时代回应公司实际控制人与ATL、TDK之间的关联关系,宁德时代目前是否为TDK实际控制,是否存在股权代持等利益相关问题。


相较于TDK在产业链上下游方面的关联,政府对宁德时代的介入,不仅有政策助推,更有资本加持。多个独立信源向记者表示,宁德时代的成长路径和一般民企不同,国资的介入或助推其发展。


“鉴于早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不得为外国资本独资,宁德时代在一开始成立时就有国有资本的进入。”陈光祖说。但在招股说明书以及已经披露的公司股东和股比演变上,早期的大股东多为个人以及自然人独资企业,未见官方资本痕迹。


已披露的国有资本加持的书证为,2016年1月15日第二次增资时,国资招银叁号、广发信德等开始以定增方式持股宁德时代。截至2016年9月,第三次增资完成后,招银叁号以2405.24万股持股宁德时代4.38%,成为排名第五的大股东。直接或间接持股宁德时代的还有招银动力、明睿7号、国投创新等企业。


此外,报告期内,国家开发基金、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以及招银租赁等,分别以“明股实债”、低息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提供大量的资金,所涉金额合计超过10亿元。此外,报告期内,宁德时代的营业外收入分别为7119.04万元、1.89亿元和1865.55万元,除2017年补助尚未到账,其余主要为政府补助。


“宁德时代的顺利上市,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离不开政府‘幕后助推’”。宋清辉说。他举例道,比如来自政府超过10亿的3年补贴,可能还帮助其理顺了上市过程中的大量内外部关系。


在政策层面,除了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宏观环境,部分细则条款也直接利好国内电池厂商。2016年3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的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与《汽车动力蓄电池规范条件》捆定,这意味着,多数进入推荐目录的车型,须同时配套符合前述文件要求的动力电池方能获得相应补贴。这在无形中就把外资电池企业排除在外,助推了国内企业的发展。


“政府在推行行业政策的时候,一般会请大企业建言献策,巨头企业的利益诉求容易被关注到。”田泽普说。据她分析,在国家政策决策上,龙头企业的话语权明显较强,可能在部分政策决定上部分受惠。


2017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为199.97亿元,同比增长34.40%,动力电池系统销售11.84GWh,在全球同行中排名第一。2015~2017年,宁德时代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9.31亿、30.22亿、39.72亿元,2016年、2017年同比涨幅分别为224.60%、31.44%,连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巨头隐忧:最大的风险 来自技术路线的突然转变


记者就企业运营相关问题联系多为宁德时代内部人士,得到的反馈均为“上市期间,一切静默”。


财务数据上盈利增长的逐渐式微、溧阳项目的搁置、比亚迪等强劲竞争对手的增多、国家补贴的退坡以及动力锂电池产能过剩等问题,暗示着这个电池行业冉冉兴起的新星并非高枕无忧。


报告期内,宁德时代的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12.93亿、24.56亿元以及140.81亿元,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23.49%、11.29%和42.64%。其中,绝大部分的余额增长靠增资扩股和银行借款。营业现金流或因政府补贴退坡以及较长的回款周期,难以有效反应在及时财务上。政策依赖的弊端初现。


“对于宁德时代这类电池巨头来说,上市对于它最大的意义是为了解资金的燃眉之急,并给前期持股人退场创造空间。”一位接近证监会人士说。他表示,宁德时代创立不到7年,在过去三年累计获得了10.63亿元的政府补贴。未来一旦政策“断奶”,资金流就会显得较为紧张。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最大的风险来自技术路线的突然转变。”前述人士说。在他看来,电池是化学工艺,而物理技术是一个逐渐积累优化的过程,化学工艺很可能因为一个路线的改变前期的核心竞争力突然化为乌有。因此是否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储备以应对未知的风险,对企业尤为重要。


新闻排行
微信扫一扫

官 微

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