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商用车网

第一商用车网>>卡车频道>>重卡新闻>>国产高端重卡现状 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相悖?

国产高端重卡现状 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相悖?

时间:2017/8/15 9:54:31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姚会法 刘宏龙 责编:王瑞昊评论:0


中国制造的高端重卡频频推出,却很难找到曾经的品牌骄傲感和归属感,为何?


消费者对于国产高端重卡,仅有购买欲望但未必会付诸行动,为何?


曾被誉为相对完整、自主研发程度高于乘用车市场的重卡零部件供应体系在当下已“略显疲惫”,这又是为何?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这句民间谚语来形容我国重卡市场再合适不过。在2010年重卡突破百万销量大关之后,市场形势急转直下,重卡企业营收大幅下滑,经历了2012年(64万辆)、2015年(55万辆)两次销量探底,直至2016年市场才开始逐渐复苏,2017年又迎来了如2010年一般的火爆盛况。


陕汽集团华强库发运中心 (2).jpg

市场的一波三折,让国内重卡企业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沉淀,也让他们明白了,只有不断深耕研发,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近年来排放升级的快速推进以及国内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凝结了国内重卡企业心血和汗水的旗舰和高端车型应运而生。


在这个过程中,外资零部件供应商也开始来“凑热闹”,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让很多重卡零部件企业在研发、制造上的“缺陷”逐渐凸显。


五年曲折


疾步迎接“旗舰”时代


“作为终端采购用户,这几年我们看到了国内重卡企业的进步,也看到了自主品牌重卡品质的提升。”中铁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维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近几年我国物流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重卡销量大幅提升,车辆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调整和改变,逐渐向大马力、轻量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


 在重卡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内重卡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以此提高卡车产品的技术水平,来满足现代化货物运输的需求。


这些年,在主办的‘年度商用车评选’上,通过对参选车型的测试和评比,我们能看出各大厂家无论从生产一致性,还是技术先进性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产品的外观设计也更让人赏心悦目。


高维志指出,中国重卡的竞争格局已发生较大变化,同质化、低端化产品将失去竞争力,高端产品将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向阳也指出,我国各家重卡企业在车型种类、功能等方面都各有千秋,生产工艺水平和细节处理也非常用心,“最重要的是,国内重卡高端车型在造型设计、动力性、舒适性以及主被动安全配置等方面已经全面向国际标准看齐。”


引进自主


中国印记渐行渐远


解放JH6、东风天龙旗舰、重汽汕德卡、福田戴姆勒超级卡车EST、陕汽德龙X3000……一个个名字足够响亮。


中国重汽集团商用车销售部总经理鲍红亮曾向记者表示,汕德卡要打造成为“进口重卡的替代者”,尽管目前汕德卡的销量尚未过万,但其每年都呈现出翻倍增长的态势,并且已成功打入我国高端重卡市场。


QQ图片20170712160812.jpg

记者采访发现,不仅仅是重汽汕德卡,解放JH6、东风天龙旗舰、陕汽德龙X3000等车型,在用户群体中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近些年,高端车型已逐渐成为重卡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武器”。这些车型在车身设计上,充分考量了结构安全、装配工艺、空气动力学、人体工程学,并且大量使用轻量化材料;在动力配置上,逐渐向大马力、大扭矩方向发展;同时,气囊座椅、超宽卧铺、电子助力转向、双驱提升桥以及主动安全技术等都开始纷纷应用,自动变速器、液力缓速器也开始在重卡领域尝试推广。


正当重卡企业研发热情高涨、争抢高端市场份额不亦乐乎之时,记者却发现,某些国产高端重卡似乎有些“变味儿”了。


“一看这外观,我就知道它是参照了哪家国外品牌的车型;一看这整体设计结构,我就知道它用的是哪家外资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在今年某高端重卡上市发布会上,一位业内知名技术专家说道。从他的言语中,听得出无奈。


的确,这种现象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据记者统计,本届车展上,7家商用车企业展出的18款重卡车型中,有17款产品配装了国外品牌发动机,其中包括曼、康明斯、奔驰、福特、五十铃与现代岱摩斯动力。


对此,商用车行业研究专家杨再舜分析指出,自2015年以来,国产高端车型的发动机、传动系统、进排气系统、车桥及其他关键零部件的纯进口比例或外资供应商配套比例明显增加。同时,产品不仅在外观造型上越来越趋向于欧美市场高大威猛、洗练简约、时尚动感的风格特点,在关键核心零部件的选用上,也更倾向于使用国外知名产品。


采访中,不少用户也向记者反映,虽然我国国产高端重卡美其名曰为自主产品,但其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还是“外国货”居多,而国内潜心研发、拥有自主技术的零部件产品却往往无人问津,也很少出现在这些高端旗舰车型上。


车桥是整个重卡技术链中的核心部分。目前来看,我国重卡使用的车桥仍以国外直接引进或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为主。如斯太尔车桥、东风德纳车桥、欧曼双级减速桥、日产柴车桥等。


河北强久物流园区资深人士李振博补充说,“如今,无论开国内哪个品牌的高端重卡,你都会发现,很多核心部件采用的都是国外品牌,国产关键零部件配套比例日渐萎缩。”


心理需求是表象


技术差距是根本


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要从一线市场去寻找答案。


8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新发地”)。作为首都人民的“菜篮子”,新发地形成了以蔬菜、果品批发为龙头, 肉类、粮油、水产、调料等十大类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交易的格局。由于每天来往车辆众多,这里也成为了重卡车辆的“检阅场”。


德龙X3000天然气牵引车.jpg

记者调查发现,在新发地批发市场内,不仅有广汽日野、上汽红岩、重汽汕德卡等合资重卡车型,也看到了解放JH6、陕汽X3000等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端产品。


“昨天,这里还停了几辆奔驰、沃尔沃进口重卡,特别的霸气。”从事毛豆运输生意的司机师傅张殿顺介绍说,近几年,随着现代物流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高端化、智能化、大马力的产品情有独钟,“现在我身边的朋友也开始对车辆的可靠性、动力性、安全性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国内高端重卡为何在关键零部件上大量采用外资品牌的产品,张殿顺认为,国内重卡企业对外资零部件产品的依赖性较强,“国外产品质量好”的观念也已根深蒂固。


另外,近年来,外资零部件产品不仅在采购成本上不断下调,还根据国内用户的实际需求,生产定制化产品,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


张殿顺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近年来重卡排放标准加速升级,给不少外资零部件供应商进入中国提供了机会。在这一轮技术升级竞赛中,不少国内老牌零部件企业掉了队,而且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技术水平上,差距都十分明显。


张殿顺表示,整体装备水平弱、技术欠缺、生产一致性差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我国重卡企业对国内零部件供应商“视而不见”。


事实上,更为关键的因素是,我国重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没有形成‘引进——吸收——试制——再创新’的良性循环,而只是满足于享有引进产品的生产权,忽视对技术的掌握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愿在基础技术研究和全方位自主开发能力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向记者表示,某些企业的领导、研发人员已经没有了几十年前商用车企业初创阶段的拼搏精神,更乐于与外资合作坐享其成。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商用车领域还是乘用车领域,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实力也有待提升,细分领域缺少领头羊。反观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领先于整车企业。一辆新车的开发,70%的知识产权属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而我国某些零部件企业不具备创新开发能力,产品开发主要依靠整车厂,难以适应整车更新换代的要求。


树高千丈惟有根深


引进创新应双线并存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理性看待核心技术缺失、自主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的同时,我们要好好利用主场优势,这是在全球其他市场很难得到的机会。”杨再舜指出,国内重卡企业不仅要充分考虑国内用户的实际需求,还要与零部件企业同步成长。而自主重卡企业要想与国外品牌相抗衡,就必须在产品上形成竞争力。


同时,杨再舜表示,我国一些重卡企业通过合资的方式,实施自主加外资的双品牌战略,其中应把握的关键是实现双品牌的互补,在“合资潮”来临之时,不要错失自主发展的机会。


重卡业内专家认为:“树高千丈、惟有根深,要想做大做强,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以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软肋。本土企业在基础制造方面的诸多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如基础材料和工艺发展相对国际市场仍有滞后、部分高端装备依然依赖进口、自主品牌影响力培育滞后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在记者看来,国内重卡企业在引进学习上应与自主创新同步进行。


当前,我国重卡企业在核心技术上还需继续加强研发,提高集成能力,同时要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有所突破,既要有引进,还要有自主学习与升级,更要给自主零部件供应商提供配套机会,敢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其次,合资企业应提高产品本土化率。


政府和企业必须在国际通行的规则内,利用政策、税收等方法,加速实现外资、合资企业本土化,提高企业本土采购率,促进自主和外资两条供应体系的融合发展,带动中国零部件行业整体向高端迈进。


第三,坚守自主重卡企业的服务王牌。


相对于外资商用车企业,自主品牌企业在售后服务上优势明显。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中国重汽集团销售部副总经理段恒永也提到了服务在未来高端重卡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他表示,重卡企业要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提高对服务的认知度,在运输解决方案,包括车辆采购决策、路线规划、运行调度、车队管理以及维护成本等多方面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参考,提高消费者忠诚度。


记者观察


怎样才能称得上是中国高端重卡


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相悖吗?


看今日高端重卡,乃至其他制造业的一些高端产品,都少不了国外知名供应商的身影。这是全球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的,也是应该欣然接受的,但接受的方式要恰到好处,而不是对国内制造业上游供应商的排斥。中国汽车市场已具备了中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品牌共发展、技术共进步的优质条件。


在很多领域,高端产品不是用来走量的,而是对制造企业先进性的全面展示,既有关键技术创新、引领,又有对全球顶尖供应商的整合、集成。面向终端,这的确极具吸引力,但在中国重卡市场,高端产品却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高端产品并不是所有先进技术的简单拼凑,外形设计、技术应用需要有足够的本地化属性和印记,曾经的“解放牌”、“东风牌”、“黄河牌”已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高端产品还应具备主导企业未来技术升级的能力,要足够“接地气”,贴近国内终端用户的需求。


事实上,笔者并非否定先进技术的引进,而是更为看重引进之后如何能做到吸收、再创新,从而拥有属于中国的核心技术。所以在笔者看来,国产重卡企业更应注重引进学习与自主创新的同步进行。


笔者希望,中国高端重卡市场成为中外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共同发展和进步的平台,期待有更多拥有“中国印记”的高端重卡推向市场。



新闻排行
商用车论坛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