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商用车 卡车 客车 上汽依维柯红岩 重卡 

上依红:供应商管理重在过程而非结果

时间:2011/10/30 11:10:21来源:方得网 孙艳黎作者:方得网 孙艳黎责编:0条评论

 

国内卡车的质量不如欧洲,是技术不行?还是能力不行?

 

“其实,国外卡车与国内卡车质量的差距,很多时候是零部件质量造成的。”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依红)副总经理费奥里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国内供应商离标准还差很远

 

说到国内供应商的现状,费奥里多感慨颇多:“虽然我们在过程中协助供应商来提高质量,但遗憾的是,在中国市场上还是不得不做入厂检验,一些供应商离我们的标准还差很远,他们没法很好地自己来控制过程。”

 

$Next$

 

上依红质量部产品管理处经理顾坚敏

 

据了解,在欧洲是没有入厂检验这一环节的,在不发达的巴西,入厂检验员也数量很少,才1到2名左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国外很多供应商提供的质量很稳定,入厂时一般质量差别不大。“这也是我们想在中国寻求的结果,但是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给他们一些成长的时间。”费奥里多这样告诉记者。

 

分析国内供应商的质量症结,他认为:“这涉及到供应商思想转变的问题,他们在质量和效益之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他们总觉得要提高质量,那么我就要多花钱,要多投入设备,风险太大。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认为,在改造初期他们可能会投入一些钱,但是后期的效益会比他们花这个钱之前更好,要知道,产品质量更好,才能有更多的订单。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不意味着这个思想会马上转变过来。”

 

(记者点评:要说中国卡车的技术比国外差多远,这不见得,但造出来的车质量就是天地相差。到底哪个环节拖了后腿呢?零部件质量可谓其中罪魁祸首。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这话很有道理,卡车很多小毛病都是因为零部件质量不可靠造成的。中国的零部件一直无法摆脱粗犷式生产的魔咒,产品质量波动很大,很难保证质量一致性。因为零部件总体水平不高,因此,“见过世面”的合资企业可以帮助零部件企业控制和提高;虽然整车企业可以起到促进零部件商提高质量,但是还需要供应商在思想上做出转变,才是治标又治本的办法。)

 

供应商管理 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两手抓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质量控制上,上依红十分看重对零部件供应商的管理,为此专门设立了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和质检部门。费奥里多介绍说:“我们有严格的供应商质量控制体系,从上到下、从过程到结果都会全程参与供应商的生产过程,以求生产出来的零部件可以满足我们后期的装配。”

 

$page$

 

他进一步说明:“供应商质量控制体系分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公司质量部下面设有供应商质量管理处(SQE),主要是管理过程中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入厂检验,由质量部另外的质检部门负责,主要对入厂的零部件质量进行检验。我们的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是分开进行的。”

 

针对SQE 的职责,他解释道:“SQE的员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按品种来分管相应的供应商,比如,管金属的是管金属的,管电气的是管电气的,一个人管几家供应商,十分有针对性。”

 

(记者点评:因为正是了解到国内供应商的管理跟不上去,零部件质量不可靠,上依红才会费大力气来做过程和结果控制,在人力和物力上进行投入。这从其专门设立SQE和质检部门就可见一斑。过程和结果两手抓,也是其供应商管理的一大特点。)

 

供应商管理重在过程而非结果

 

费奥里多认为,供应商管理应重在过程而非结果,入厂检验在供应商管理中可谓无奈之举。他给记者列出了一串数据:“入厂检验我们有关键指标,即PPM值(百万件中的缺陷数,分越低,质量合格率越高),2008、2009年时,我们的PPM值是4万,2010年时候降到1万,目前的目标是要降到4000以下。”针对这些数据,他分析道:“表明上看这个降低的趋势很好,但其实拉美才不到400,我们与国外的水平还是相差甚远。这个指标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的目标也要努力降到400以下。”

 

$Next$

 

质量门看板

 

“目前,我们入厂检验员有20人,因为零部件质量不好,所以这些人不得不用,也不得不在这部分增加成本。如果零部件质量提高了,这部分人工成本就会降低。而且入厂检验还不能100%全部发现问题,这是很矛盾的地方。”对于入厂检验存在的现实问题,费奥里多感慨地说道。

 

这一点上,上依红质量部产品管理处经理顾坚敏也是同样的观点。他告诉记者:“入厂检验是结果检验,是一种浪费——人员的浪费、物质的浪费。因为要检验,有些东西是需要破检的。而SQE是管理前移,把问题暴露在供应商那一环节,可以及时改正。未来,我们针对供应商组建的SQE,将逐步取代入厂检验。”

 

上依红制造中心总监李植则表示:“在质量控制上,供应商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高。在过程管理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我们要为最终的客户负责。并且,入厂检验并不是最终结果,检验后如果发现问题,我们坚决执行不接收,不制造,不传递的‘三不’原则。”

 

(记者点评:虽然对供应商的管理很费力气,但上依红还是选择了国内供应商,没有像曾经的华沃那样,因为对国内的供应商质量不满意,而把国外的零部件直接拿来,最后以失败告终。从长远来看,采用国内供应商体系确实有助于很好地控制成本,随着零部件质量的逐步提高,国产卡车的质量也将迎来质的飞跃,真正做到物美价廉。从上依红来说,其对供应商的管理,结果检验不是最终目的,过程管理才是“重头戏”,将质量控制在源头。另外,它在控制供应商质量,以确保自己装配质量的同时,也帮助了供应商的成长,进而推动了中国零部件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