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减排目标 

第六届汽车发动机高层研讨会 节能减排成焦点

时间:2009/6/30 0:00:00来源:《商用汽车新闻》余梦洁作者:《商用汽车新闻》余梦洁责编:0条评论

     

    6月25日,“2009(第六届)中国汽车发动机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上,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国Ⅳ标准的实施,无疑是众发动机企业和众业内专家关注的焦点。

 

建议出台财税政策 鼓励节能减排

 

    在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中心主任顾问张进华表示,要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需建立财税方面的奖惩机制,“就此事,我们跟财政部已经做了多次的沟通。”

 

    就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技术,张进华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财税措施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其一,技术措施。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给予重点支持。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化发展。在这方面,北京已付诸实践。

 

    尽快制定和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和法规,主要包括建立全国平均燃料消耗量评价体系(NAFC)、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评价体系(CAFC),对国家和企业每年生产车辆的总体节能减排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制定中、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完善我国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体系。制定适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油品质量标准,保障符合节能和排放技术要求的油品品质。

 

    其二,管理措施。积极研究并制定分阶段的激励、约束性政策,逐步提高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在生产企业产品结构中的比例。尽快实施“汽车燃料消耗量公示”制度和实施“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国家标准。制定“汽车燃料消耗量生产一致性管理”办法,实施生产一致性管理。研究制定可以对企业的生产和产品进行综合节能管理的CAFC制度。同时,政府采购应包括一定比例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与会的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有关人士也表示,将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法规,以此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三,财税措施。建立以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为依据的财税奖罚机制。对达到国家标准的汽车产品,纳税人执行标准的纳税税率;对优于国家标准的汽车产品,按等级调减纳税税率;对低于国家标准的汽车产品,按等级提高纳税税率。建立与车辆燃料经济性挂钩的惩罚性特别目的税:对不达标的车辆给予惩罚性的税收,在交纳了相应罚款后准予生产和进口,以及上牌和注册使用。建立这种目的税是为了在不增加国家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很好地解决节能降耗目标实现与市场需求间的一些难以协调的矛盾。

 

按期实施国4标准  有可能

 

    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汤大钢表示,我国的减排目标为2015年新车排放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汤大钢看来,只要车用低硫柴油能保证供应,国Ⅳ标准如期实施,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对于传统车用燃料的无硫化,政府部门已达成共识并将加速实施。《石油产业振兴规划》提出,2010年将供应150ppm的汽油,2011年供应350ppm的柴油。解决硫含量小于350ppm低硫车用柴油供应是最紧迫的任务。”汤大钢表示:“如果350ppm车用低硫柴油能有一个准确的、能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供应的日期,而且这个日期与国Ⅳ标准的实施能够一致,那么还是有一定的潜力按期实施国Ⅳ标准的。”     

 

    汤大钢还表示,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有五方面:“一为车用燃料无硫化,这是实现减排的关键,需要分地区、分时段加速实现,合理的经济措施鼓励和刺激政策将是加速实现这一点的关键;二是减少汽车排放的PM(颗粒物)和Nox(氮氧化物);三是减少汽油排放的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控制臭氧升高和能见度下降;四是发展零排放的电动汽车;五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

 

    “我建议,成立一个由汽车界、燃料界、专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清洁车用燃料与汽车工作组,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具有高效、专业决策支持能力的专业组织。针对中国机动车减排问题,研究车油一体化对策和实施意见,并制定时间表和行动计划。”汤大刚说。 

 

延伸阅读    

 

    6月25日~26日,2009(第六届)中国汽车发动机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围绕汽车标准法规体系建设、提升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研发能力的政策支持与建议、金融危机对汽车及发动机行业的影响、国Ⅳ汽车排放标准实施建议、汽车发动机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国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体系和动态、商用车发动机产品与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判断、国Ⅳ排放的重型车用柴油机技术探讨等议题展开讨论。

 

    在论坛上,中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王兆表示,中、重型商用车的节能标准化进度及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车型分类、典型行驶工况和整车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标准发布(2010年)、产品试验和技术水平分析、限值和技术要求、限值标准发布(2012年)。”     此外,王兆还介绍了汽车节能委员会的重点工作:汽车节能中远期总体目标、汽车节能标准体系研究与完善、中、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制定、反映中国车辆技术特征和行驶状态的行驶工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