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无意兼并 车企重组潮该否以销量为纲?
昨天,上网浏览时看到一则题为“东风汽车:我们不以销量为考量”的新闻,该新闻称,与哈飞汽车失之交臂的东风汽车集团黯然伤神,因为其长期霸占的中国车市“老三”的位置已被新长安汽车集团取代。
“我们不以销量为考量,东风的目标是先做强,我们更关注销售收入、经营效益,美国通用和福特的销量一度也是全球领先的,现在不也面临危机了吗?”昨日,东风汽车集团宣传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风暂没有兼并重组的计划。
笔者认为,东风的表态确为车企重组潮中的一份冷静。
新长安汽车的成立点燃了其他汽车企业集团“做大”的热情。
原本计划12月份完成的长安汽车重组新中航汽车一事,在上至国务院,下至国资委、发改委、工信部一路绿灯的“庇护”之下,提前一个月火速完成,足见国家对于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急切之情。
然而,据笔者了解,更多的重组正在进行。北汽控股年底将南下收购福建戴姆勒40%的股权;一汽集团和广汽集团正在抢亲“华晨汽车”;上汽集团也有意近距离收购江苏一小型车企。
但是,从上汽南汽、广汽长丰到长安中航的这些兼并重组案例中,我们仍然能够隐约发现政府意志的身影。
政府意志很容易导致,在新业务和新板块中,作为“被重组”的一方无论业务能力如何,都必然位居配角角色,即使是重组方不擅长的业务板块同样不例外。
但我不禁想问,在政府推手下,简单吸纳一家企业,追求叠加的扩张目标,1 1>2?
就总资产和净利润而言,今年上半年,东风汽车销售收入390.46亿元,净利润26.06亿元。上海汽车销售收入615.85亿元,净利润14.46亿元。而长安汽车销售收入仅为112.83亿元,净利润仅为5.33亿元,仅是传统大型国有车企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
所以,简单的叠加,并不能意味着利润的同步叠加。
我国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思维,就是以大吃小。
但需要指出的是,销量只是“纸老虎”,不能以此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