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上汽通用五菱 昌河 微客 

微客:是时候跳到圈外了

时间:2009/10/20 8:14:49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王博作者:商用汽车新闻 王博责编:0条评论

 

    “你确定是昌河的车?”

 

    “应该是吧。我也不是很清楚。”

 

    “车标什么样?”

 

    “像个蝙蝠。” 

 

    “那是上汽通用五菱吧。” 

 

    “原来这是上汽通用五菱。”

 

……

 

    听闻某客车企业致力于换标时,笔者脑海中突然就浮出这样的对话。虽然时过半载,但遗憾和震撼仍让笔者无法释怀。试想,一个年销量如此之大、广告做得如此之频繁的微客企业,其产品更是随着“汽车下乡”掀起传播高潮,用户对车标的认知度尚且是这种情况,更何况受众更为专业和集中、市场销量也远不及微客的大中型客车企业呢?

 

    也许有人觉得这是苛求国内客车企业,毕竟对于更多作为营运车辆使用的客车而言,“广而告之”或许不如“精准投放”重要。试问,业内有多少人看到某款客车产品的车标区分不了所属企业?想必不多。既然业内或者关注行业的人士并不会因为辨识不了车标而不知道该企业,那又何必非得让客车企业的车标走进大众视野呢? 

 

    原因有二。 

 

    其一,相对于乘客而言,客车生产商和运营商实属少数,也就是说,脱离不了行业圈子的品牌,哪怕是旗帜品牌,也仍然距离大众甚远。这和不少企业打算通过影响乘客选择进而影响运营商采购的初衷并不相符。

 

    其二,相对于业内知名度,社会知名度更为重要一些。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品牌发展必将面临发展瓶颈,而一旦社会知名度乃至品牌内涵不足以支撑,所面临的必然是“幸福的烦恼”        

 

    由此可见,客车企业要在惨烈的业内竞争中成长,也要让这份成长历程被更多人见证。这需要品牌的力量。而客车企业之所以换车标,与其说是觉得原来的标识不够漂亮、不够醒目,不如说是其在品牌理念传递的过程中并没有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当然,把车标等同于品牌是不恰当的,但把车标作为品牌的承载体之一,并不过分。从某种程度上讲,换车标是客车企业试图再次定位企业形象的举措,或者说,是客车企业在发展到某一阶段后必然对发展方向和途径进行的一种修正。现阶段的国内客车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影响大众的能力,也存在做大品牌、老品牌的基础,那么,局限在行业内的辉煌不再合时宜了。

 

    然而,每次改变必然伴随阵痛,对于有志更换品牌标识的客车企业,对此尤其要注意。诸如品牌识别度、用户认可度的暂时降低等问题,更是要有充分准备和应对。更为重要的是,这考量着一家企业对自身发展、行业前景甚至是社会大背景的预判能力,也考验着一家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网络执行力,改标如失底蕴,不如不改。 

 

    对于国内客车企业来说,跳出行业圈子谈品牌,让品牌理念和价值的影响力在更多的层次上丰富品牌形象,也许是个办法。这样一来,换车标的意义不在于图形变换,而在于理念更新了。可让车标先跳出圈子被业外人士所熟知和认可,不失为投石探路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