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四处留情 到底可能看上谁?
“公司确实有和北汽接触,但公司认为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是更为合适的对象,因为长丰主要是做SUV的,而广汽恰好缺这类产品。”这是长丰汽车的有关人士,近日被媒体问及北汽控股可能重组的有关回答。不少人的确觉得有些奇怪,因为按说长丰、北汽和同样深陷重组传闻的福建汽车,背后都有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这一条外资联盟的身影,但长丰偏偏更中意广汽,似乎有些不合常理。那在多方资本竞逐长丰这一“靓女”的背后,广汽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就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广汽还传出了准备有意拿下华晨的消息,然而华晨董事长祁玉民和总裁刘志刚却当即给予否认,并声称这是空穴来风。不过很多业界人士都认为这并非捕风捉影,因为道理很简单,华晨汽车有着B级和A级两个产品平台和自主发动机生产线,并且金杯轻客和阁瑞斯MPV是商务车市场上的一支主要力量,倘若广汽真的能重组华晨,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在北方重要的生产基地,并且无疑将大大助力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建设工程的进展。而且这对于华晨来说也是好事,手握重金的广汽,不但可以解决困扰华晨多时的资金问题,还可以凭借其与日系厂商多年的合资合作经验,提升华晨现有的技术和生产管理能力。这样一件大好事,却因为地方政府的门户之见和中国人传统中“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所暂时搅黄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先是华晨,现在又轮到了长丰汽车,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些涉及到广汽的购并传闻,最后的结局到底如何,但是广汽四处出击的身影,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广汽此举背后的动因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谁将成为广汽的购并目标呢?实际上,作为2000年6月才重组成为广州汽车工业集团的广汽,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支新生力量,但在旗下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两大重量级合资公司的贡献下,广汽近年来的发展是谁也不能小觑的。翻开其公司网站,有一段公司介绍很有意思,大意是“广汽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继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之后,第四家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超千亿元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这看起来是在阐述事实的话语,实际上也说明了广汽如今在行业中的地位,更彰显了广汽的一种不甘居人后的雄心壮志。
但是如果以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广汽,则广汽的综合实力相比前三大集团,还是有差距的。因为三大集团的汽车业务,基本都覆盖了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乘用车与商用车、微型车到重型车、整车到零部件等各个领域,并且生产布局也遍布全国。而反观广汽集团的各个事业单元中,除了本田和丰田两大合资公司外,广汽仅有骏威客车和羊城轻客以及摩托车等,偏重于华南市场销售的事业体,基本没有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广汽自主品牌建设项目虽然获得了发改委批复,但首款的三厢中高级轿车产品要到2010年才投放市场。虽然广汽高层一直表示,广汽不会为了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这“不是政治任务,是市场行为”,但在各大汽车集团都对自主品牌业务高度重视,并且自主新产品不断涌现的如火如荼局面下,作为业界“老四”的广汽,如果还不能尽快在自主品牌层面有所作为,应该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汽车行业的自主品牌建设并非易事,按照有关批复,广汽自主品牌项目建设规划将分两期实施:一期规模为年产整车10万辆,发动机10万台;二期规模为年产整车20万辆,发动机25万台,总投资超过38亿元人民币。这样的投入规模堪称大手笔,业界也没有几家厂商能一下子拿出如此巨资来实现自主品牌的梦想,广汽凭借其这几年依靠合资公司积攒的家底,可以做到以较高的起点迅速上规模,因为对于财大气粗的广汽来说,资金绝对不是问题。但是在另外层面,比如自主品牌的开发技术和市场经验积累,广汽恐怕就没这么容易获得了。因此,收购现成的自主品牌企业,拿来为己所用,快速扩充广汽集团自主品牌阵营的实力,这就成为广汽扩张的根本动因。
从这个观点来看,长丰汽车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唯一的缺憾是长丰汽车毕竟只是一个SUV的专业厂商,并没有广汽所缺少的轿车和多车型乘用车产品和运营经验,所以长丰汽车估计也仅仅能暂时“填饱”广汽的肚子而已。而无论从地域、现有产品线,还是从合资合作伙伴来看,没有比福建汽车更合适广汽胃口的了,福汽不仅有日本三菱和台湾裕隆的合资企业东南,还有得利卡、富利卡、菱锐等一批有市场影响的自主品牌产品,刚好可以和广汽未来的中高级自主轿车产品提供互补,而且福汽“大小金龙”为主的产品,在大客车业务上稳居全国前三位,这也是广汽实力相对单薄的骏威和羊城所不能匹敌的。另一个最好的选择还真的华晨汽车,因为福汽的业务还过于偏重南方市场,而作为业界第四的广汽,必须要在中国北方市场有所作为,才能成为全国化的综合性汽车集团。
就在最新出台的国家有关《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中,明确提出汽车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大力提升全行业集中度,以提升自主品牌在市场中地位。通过兼并重组,2010年就会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而在这其中,由于三大集团的版图大局基本已经成为定局,而目前还有些“缺胳膊少腿”的广汽,肯定会是该项政策最大的收益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