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客车 卡车 商用车 东风 福汽集团 重组 

东风重组福汽:开创汽车重组新模式

时间:2013/5/19 2:00:54来源:新浪汽车作者:责编:0条评论

 

“很高兴酝酿良久的战略合作瓜熟蒂落,两家资源有协同效应、文化相近的企业终于走到了一起。”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的话,道出了重组双方的心声。

 

5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在福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东风与福建汽车工业集团(以下简称福汽)战略重组迈出了实质性的重大步伐。这不仅是近三年来国内汽车行业最大规模的重组,也开创了国内汽车行业重组的新模式,对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将起到重要的示范意义。

 

顺应行业大势的明智抉择

 

2013年1月,工信部、发改委等12个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以汽车、钢铁、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到2015年,前10家整车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0%,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但截至2012年底,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为87.3%,离预定目标仍有距离。

 

此外,自2011年起,我国汽车市场开始告别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期,进入个位数增长的“微增长”时代,可企业在高速增长期规划的庞大产能却陆续达产。虽然,由于采取了滚动式投资、用班次调控产出等方式,汽车产能具备较大的伸缩性,我国汽车产业尚未达到全面产能过剩,但是,如何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企业协同效应,尤其是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摆在行业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东风重组福汽,正是顺应行业大势的明智抉择,无论对福建省汽车产业、东风还是福汽都是“共赢”的选择。从福建省汽车产业层面讲,借助东风强大的行业影响力、丰富的产品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走上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争取早日实现100万辆汽车产销规模。从东风层面讲,福汽的自主品牌汽车,将为东风带来一个自主品牌增量的业务板块,对加快推进东风“大自主”战略、实现2016年东风自主品牌300万辆的“乾”D300中期事业计划目标将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通过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战略合作,东风可快速实现在东南沿海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在国内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利用福建的地域优势“出海”,加快“走出去”步伐。从福汽层面讲,依托东风资源,现有乘用车、商用车、动力总成、汽车关键零部件以及汽车水平事业等,可获得更大发展,提升整体实力。

 

先参股后控股的全新模式

 

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大型中央企业;福汽则是福建省国资委所辖的国有独资公司,下辖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南汽车)、福建戴姆勒、厦门金龙、福建新龙马等控股、参股企业10余家。与其它企业重组不同,此次东风重组福汽,并没有采取资产划拨的行政性重组方式,而是采用了纯市场手段。

 

根据框架协议,东风将通过与福汽组建投资公司的形式,完成对福汽旗下自主品牌核心资产东南汽车的控股。但是,对于福汽的股份,此次重组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有条件、阶段性股权受让。

 

据了解,东风以增资方式受让福建省国资委持有的福汽部分股权,并没有采取一次性控股的方式,而是先参股后控股。先期获得福汽45%股权,等到东南汽车(包含在福建生产的配套发动机)年销量达到30万辆之后,再收购剩下的股权,从而实现东风对福汽60%以上的控股。

 

“采用有条件、阶段性股权受让模式,充分体现了市场化重组的特点,可以较好地保证被重组方的利益。”一位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重组中不乏成功案例,比如2007年12月上汽重组南汽。至2010年底,南汽已实现扭亏为盈,员工没有一个下岗。目前,上汽“十二五”期间在南京投入100亿元、实现年实际产能100万辆、并形成1千亿元的年销售收入的计划也在有条不紊地达成。但是,囿于重组方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近年来也有未达到被预期的重组案例。东风重组福汽这种先参股再有条件控股的模式,为其它企业重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链接:近年我国汽车产业重组案例

 

2007年,上汽集团重组南汽集团。

 

2009年,广汽集团、长丰集团签并购协议。

 

2009年,长安汽车集团收购原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哈飞、昌河汽车。

 

2010年,广汽集团控股吉奥汽车。

 

2010年,北汽集团收购广州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