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解放客车大整合 竞争力几何

时间:2010/5/4 9:45:18来源:本站作者:本站责编:0条评论


前言

    在中国,可能没有一个客车厂像一汽客车那么复杂:公司性质是国有全资,同时拥有四个基地(一汽长春、一汽大连、一汽太湖、一汽成都)五个子品牌(一汽解放、一汽太湖、一汽远征、一汽华西、一汽川马);不但有全资子公司,还有跟民企合资的控股子公司。

    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内外环境下,一汽客车公司正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解放客车大整合 竞争力几何                 

第一商用车网记者 谢光耀 文/图

    在刚刚闭幕的2010国际汽车展上,一汽集团展出了包括气电混合动力公交、两款新型公路车、长头校车在内的四款客车产品,占其商用车展车数量的近4成。这种阵容,在历届国际车展上鲜有出现。

    然而,多数人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倍受重视的客车板块,在三四年前一度面临转制重组的被抛弃命运。时过境迁,从当年的“边缘人”,到现在的“香饽饽”,一汽客车有限公司在一汽集团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赫。基于此,一汽客车战略调整也在快马加鞭,四大基地的整合正如火如荼。

    不过,对于一汽客车而言,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重新定位

    2010年一汽客车的发展基调,在2008这一关键年中得到确认。

    “2006、2007年的时候,一汽战略规划部门一度考虑对客车板块进行改制,就像富奥零部件公司一样,整体剥离出去。当时方案报上去,国资委都已经批示同意了。”据一汽客车总经理姜君介绍,转机出现在2007年底。当时,一汽集团新帅徐建一上任,重新确立了一汽客车在集团公司自主战略中的重要位置,把客车业务作为一汽轿车、轻型车、微型车、中重型车和客车几大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持续关注和投入。

    实际上,一汽客车这段往事,很多一汽老人都不陌生。2006~2007年,在连续多年投入不见太大成效后,一汽客车公司整体转制提上日程,为此引发了一汽客车部分员工与高层之间的严重对立,短时间内甚至出现了上访等激烈对抗现象。

    这一争端,直到2008年一汽集团决心把客车作为一项长期事业来经营,才渐渐平息。也正是在重新定位后,一汽客车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今年一汽解放客车的产销目标是5000辆,‘十二五’末达到1万辆。从长远来看,一汽客车的使命不是要追求销售数量第一,而是追求‘品质、技术、创新’。我们希望在‘十二五’期间,使一汽客车的品牌地位与解放商用车的市场地位相一致。”

         
 
                          一汽客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君

全面整合

    在发展思路基本确定之后,一汽客车四大基地整合的步伐开始提速。其特征明显表现为从分权到集权,力图以统一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

    按照一汽客车高层的说法,公司正从品牌、研发、营销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变革与调整。“7月1日起,一汽客车几个子品牌将统一整合为一汽解放客车品牌。”据姜君介绍,除了低端品牌“川马”暂时保留外,市场上经常见到的的“华西”、“太湖”和”远征”这三个子品牌,以后都将切换为“解放”。

    在此之前,一汽客车产品规划调整已经启动。2009年,一汽集团技术中心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客车部,客车部部长兼任技术中心主任助理,专门从事客车新技术的研发。而原先的情况是,四个基地都有自己的产品开发权,长春专注开发底盘,满足大连、无锡需要,大连针对本地和东北市场开发公交车,无锡厂主要开发军车和座位客车,成都公司则是在原来华西客车基础上进行车型改进。其结果就是,研发分散,每个基地的技术实力都比较弱。

    “成立客车部,就是要集中力量,整合产品开发,在产品规划上‘填平补齐’,统一一汽解放客车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形成自己的特色,然后再根据地域情况来决定哪类产品适合在东北生产,哪类产品适合在无锡、成都或无锡生产。这次参展的几款新车就是我们第一阶段产品整合的成果。”据姜君透露,为了推动客车板块的更快发展,一汽集团今年拨付了5000万元研发费,专项用于客车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开发。“一共有48个立项,包括局部改进、新车研发等。这还不包括基础研究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费用”。

    此外,由于四个基地分别负责各自产品的销售,单兵作战,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一汽客车新成立了销售总公司,把各个子公司的营销权统一集中到销售总公司,由它负责网络规划和整体营销策略的制定,长春、无锡、大连、成都的销售团队作为销售分公司存在。“通过这些,逐步统一一汽解放客车的品牌形象、产品形象与市场形象,并实现销售流程及服务标准上的规范化。”

         
 
                  一汽技术中心最新研发的12米解放牌公路客车

$page$   
         
 
                       一汽客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立堂


“难”与“易”

    在集团的政策倾斜下,一汽客车的新产能建设陆续开展起来。去年6月,一汽大连新能源客车基地开工,今年9月30日有望建设完成;成都公司新工厂和长春整车基地建设也已启动。“我们的优势在于有集团技术中心的雄厚研发实力做支撑。”姜君对记者分析说。

    “一汽客车公司最早就是造客车底盘出身,我们依托一汽基础研发与自产发动机、变速器和车桥等关键总成的系统能力,在客车核心技术掌握、底盘专业化水平、整车成本控制上都享有独特的优势。”一汽客车副总经理姜立堂补充说道,“即使是控制策略、AMT等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也由集团自主研发。这就为一汽客车的技术储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然而,集团的背景,对于一汽客车而言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与民营企业相比,一汽客车在营销方式的灵活性、金融政策及市场快速反应上都显得不足。“比如客车融资,业内流行分期付款甚至零首付,但一汽集团财务部门不可能允许一汽客车运用这种方式。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办法。”困难面前,姜立堂坦言。
   
    此前,由于客车生产的小批量、多品种和定制化特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造客车,基本不被业内看好。

    关于这一点,一汽客车高层也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扬长避短,根据集团运营模式的自身特点,把民企灵活的市场运作方式融入到公司的营销转型中,才能完成一汽定下的“三年两改观”任务(指造自主产品的公司“经济效益明显改观”、“竞争实力明显改观”)。

    “客车营销有自己的特殊性,它要求销售人员必须是专家型人才。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建立一支专家型销售队伍,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并转变直销为主的方式,大力建设代理商网络,为‘三年两改观’打下良好基础。”姜立堂告诉记者。

        
 
                   一汽技术中心最新研发的8.6米解放牌公路客车

         
 
                            
一汽客车高层集体亮相


延伸阅读

    一汽客车有限公司是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已形成6~18米各类公交、旅游、团体、客运客车及客车底盘的完备产品线,并初步完成长春整车中试及底盘生产研发基地、大连新能源客车基地、无锡整车基地、成都整车基地等四大基地布局及代理商70余家、服务站500余家的网络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