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圈地”屡遭质疑 最受伤却是地方政府
近日,青年汽车集团因圈地传闻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据此前报道,青年汽车因其位于浙江海宁尖山新区的项目成为烂尾工程被当地召回,事隔不久,其位于杭州的下沙基地又被曝出因资金运转出现问题被当地政府收回,接二连三的基地搁浅事件再加上青年汽车一直不够明朗的的资金状况,让青年集团背负了“资金挪用”、“圈钱圈地”的恶名而屡遭质疑。
对此,青年汽车集团董事长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回应:“圈煤圈地?那是傻瓜,土地是租来的,根本卖不掉的,我们不存在借土地谋利的行为”。
但事实究竟是怎样呢?
青年汽车集团的“基地”事件可追溯到其董事长庞青年在2009年抛出的444亿元的总投资计划,其计划在全国建立10大生产基地,使青年集团的总产能达到146.3万辆。而在接下来短短四年时间内,青年汽车就在浙江、山东等地迅速新建了7个生产基地,使全国基地的数量徒增到10个之多。但由于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增量放缓以及整体自主品牌车企近两年的发展遭遇坎坷,再加上企业缺乏长期有效的规划,与其生产能力激增相对应的却是连6万辆都达不到的年累计销售量,产能利用率仅为5%左右,再加上资金链频频出现问题,多数基地都处于闲置和半停产状态,部分甚至已成为烂尾工程。如近期被曝光被政府收回的下沙基地投资金额高达27.91亿元,预计产能为15万辆,但至今却连生产设备都未配齐,每年光还银行利息的费用就高达2800万,工人的工资也一直拖欠。
盲目的急速扩张不仅让青年汽车自身遭遇种种困境,也使得不少期待利用汽车工业拉动经济的地方政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就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当初政府用资源和矿产来吸引汽车工业,我们本来是想拉动一下我们的工业增长,扩大就业。但现在处于一个尴尬状态,企业(青年汽车)主要目的就是开矿,而不是生产。”
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地方经济,不惜给钱给地给优惠政策吸引汽车企业投资以期拉动当地的税收与就业,而一旦市场出现下滑,不好的企业可以直接走人,地方政府却不得不为巨额投入买单。因而“圈地”传闻不管是否属实,最终伤害最大的可能不是青年汽车而是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