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商车重组 终迎“成人礼”
在去年年底重卡业务出售给中国重汽后,上海汇众的命运何去何从,就备受行业关注。近日,上汽终于有所动作。2011年1月11日,上海汽车召开董事会通过三项决议,一是投资设立“上海汽车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二是上海汽车公司与唐山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海兴(唐海)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暂定名);三是同意上海汽车公司对全资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实施分立,并设立上海上汽商用车有限公司(暂定名)。
不难看出,上汽正在重新布局商用车板块,并且产品、市场规划渐趋齐全。在乘用车领域取得辉煌业绩的上汽,商用车一直是其短板,但上汽对于发展商用车一直没有死心,毕竟只有商用车发展起来了,上汽才是一个真正大而全的汽车集团。
单独剥离事出有因
众所周知,上海汽车是国内产销第一的乘用车公司,但与同属于国内“三大”的一汽、二汽相比,商用车方面则显得尤为薄弱。上汽集团商用车品牌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海申沃、上汽依维柯红岩以及上海汇众。其中,上海汇众旗下又包含汇众重卡、伊斯坦纳轻客和整车零部件3个板块。早前上海汇众旗下的重卡业务已出售给中国重汽,只剩下伊斯坦纳轻客和零部件。据介绍,上海汇众长期以来一直依靠零部件的利润,苦苦支撑着重卡和伊斯坦纳的生存,压力巨大。这两者的剥离,在业内人士眼中是迟早之事。
“将伊斯坦纳分离出来,这个做法非常正确,毕竟零部件和整车不属于同一个体系。”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副总裁谭秀卿告诉记者。
上汽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也坦言:汇众的盈利一向不好,伊斯坦纳一直在亏损。所以,将伊斯坦纳剥离出去,可以专心从事零部件业务,这次调整正是出于这个目的。
而新成立的上汽商用车有限公司则以轻客业务为主,生产基地在无锡,该基地于去年5月正式动工。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介绍说,除了早前收购的英国LDV生产线外,上汽将伊斯坦纳轻客也并入无锡生产基地,并进行整合。
后续或将以技术合作为主
纵观上汽集团商用车板块,上汽通用五菱、上海申沃、上汽依维柯红岩等,均是与外方合资的品牌。对于新成立的两家商用车公司,业内专家表示,上汽设立新企业的本意在于打造商用车自主品牌,与建立荣威品系的乘用车自主品牌的意义一样。“上汽也希望在商用车领域能够形成自主。”
$page$
“上汽并不缺钱,对于新成立的商用车公司,不太会选择再与国外品牌进行合作,但极有可能会购买技术。通过资本运作进行收购兼并,这是上汽的强项。”某业内专家说道。另外,记者通过多方了解,目前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的定位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海申沃不会纳入到唐山客车公司中,因为申沃是上汽与沃尔沃合资的企业,做客车上汽考虑的是以自主品牌为主。
“其实上汽在商用车领域一直处于弱势,据悉,上汽集团2010年产销355.84万辆,依然国内排名第一。但在这300多万辆的总数中,乘用车占到了绝对多数,因此,对于商用车,上汽集团一直期望能够有所突破。”谭秀卿告诉记者。
谭秀卿表示,合资并非上汽成立商用车公司的本意,但也不排除这个可能性,现在作出判断还为时过早。
是好是歹尚需时日检验
那么,上汽这三项举措,会对现有的商用车格局带来什么影响?对于上汽壮大商用车板块又有何意义呢?
“这些举措需要通过市场检验才能说明。”谭秀卿认为,早在上汽与南汽合并的时候,上汽就应该考虑单独成立商用车公司。如今过去三四年才进行调整,时机已晚。
谭秀卿说:“直到今年才开始着手成立商用车公司,无形中增加了成本投入。2010年市场火爆,如果当时能够抓住机遇,或许这次调整能给上汽商用车公司增加更多的优势。在业界普遍不是非常看好的2011年才成立商用车公司,时机明显不如去年。”
而且关键在于上汽下一步怎么做,投入有多大,例如在唐山成立客车企业,虽然是在北方市场布下的一个点,可是在客车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上汽又能投入多少资源去做客车?所以,能否产生效益,形成市场竞争力,还需要市场多方面的检验。而对于以轻客为主的上汽商用车公司,某业内专家则表示:“成立初期还需要时间磨合,所以并不担心会对行业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