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商用车网

第一商用车网>>政策法规>>产业政策>>财政部披露新能源车补贴规划:补贴按原计划退坡
热门关键词: 商用车 卡车 客车 泰达 

财政部披露新能源车补贴规划:补贴按原计划退坡

时间:2018/9/4 14:00:19来源:泰达论坛作者:责编:张楠共:1873 字


9月1日,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正式开幕。


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汽车产业结构同样迎来了百年历史上的关键拐点。在电动化成为汽车未来发展“风向标”之际,国内新能源汽车也将逐渐度过摸索试探阶段,进入高速发展的新征程。


数据显示,自2018年的2月份按照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提高技术门槛,进一步调整了补贴的标准后,今年6月7月我们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不降反增,分别为17.6万辆和16.8万辆,同比增长了42%和46%。


从产品结构方面,国内电动汽车的质量可靠性方面都有了明显的优化,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日益增长,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2017年,比亚迪,北汽,吉利,上汽等四家企业进入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新能源客车的技术领先,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宁德时代,精进电动等企业,成为全球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同时,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交织融合,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人力技术加速聚集,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形成。



1.jpg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 宋秋玲


然而,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在论坛中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随着产业规模增长扩大,对外开放,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显现。她将中国新能源汽车存才的问题总结为“三大风险,四个不足”。


三大风险:


1.结构性的产能上具备明显的过剩风险。从总量上而言,整车和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风险加大。


而在产业结构上,高端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并存,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过热苗头,一些低水平企业采取低质低价竞争方式扰乱市场,影响了我们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2.市场竞争的风险。我国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国际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也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整车的可靠性,操控性,品牌的美誉度等方面明显不足。随着汽车领域扩大开放,企业需要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缩小差距,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资源环境制约的风险。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全球的金属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金属锂、钴等主要动力电池资源缺乏,资源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稳定的挑战较大。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用电清洁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四大不足:


1.技术创新不足,动力电池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一些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全面落后,同时产品质量也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2.市场机制不足。长期执行补贴政策,使不少企业患上了政策的依赖症。大多数的企业和产品都是卡在补贴的“底线”上,导致企业创新激励不足,对市场重视不够,不能紧跟消费者需求,研发生产高端产品。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承接补贴政策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3.基础设施不足。近几年,我国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截止17年底充电桩总量达44万多个,车桩比低于4:1,并存在实际结构不合理,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接口不统一,利用率不高,安全性低等问题。


4.监督监管不足。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以及车辆电池的逐步老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风险增大,市场上存在一致性差,可靠性不高的产品。


2.jpg

基于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上述问题,财政部也对未来的工作重点做出了详尽规划。


一方面,坚持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继续提高补贴技术门槛,集中精力集中财力支持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促进我们优质企业和产品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未来通行的政策带来的便利,限行限号以及使用环节的低成本,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竞争优势。


具体来讲,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的布局指导,规范行业的准入,防止新上不具备产业基础,缺乏关键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的项目,严防结构性的过剩。


二是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的组织方式,研发资源加快向有能力的企业聚集,加快培育有创新优势,有竞争优势的国际性企业。


三是加快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健全全产业链的监管系统,强化电池一致性的抽检,倒逼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一致性,安全性提升,提高整车的质量水平。


四是加快市场机制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的加快实施,积分政策也应该突出扶优扶强的导向,使大家注意到积分得到也是很不容易的,要向积分将替代补贴政策的方向去发展。


五是充电设施的建设,推动充电设施标准检测和认证,加快实现互联互通。


此外据悉,政策将继续落实补贴的退坡方案,加快转变支持的方式,同时参照美国,德国等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经验,完善相关的补贴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她也在现场倡导产业界需要加强危机意识。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我们产品的研发创新上,投入到改善质量供给上,投入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上,要严守质量安全的底线,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新闻排行
微信扫一扫

官 微

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