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Ⅳ标准实施毫无音讯 政府缘何失语
2010年的1月1日如期而至,但国Ⅳ是否实施仍然毫无音讯。
在一份名为《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环保法规、标准》的通知里,笔者并没有看到有关国Ⅳ标准的只言片语。根据GB17691-2005(即《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的要求,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Ⅳ排放标准。此标准适用于除重型汽油车之外的所有重型汽车。
然而,国Ⅳ标准如期实施已然“不可能了”。那么,何时开始实施、实施的范围、国Ⅲ产品还可以销售多久等,就成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可是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早在2009年1月,环境保护部就“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3 月10 日。通知称:“我部将根据征集意见的情况,研究确定国Ⅳ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发布公告。”大家都盼着经过各方协商能尽快确定一个符合国情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可到了2009年年末,甚至到了2010年,有关部门对此依然三缄其口。
为何在事关商用车行业发展方向的重大排放问题上,在企业和用户都很关注的切身利益上,有关部门却失声了呢?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当初实施国Ⅲ时各种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分歧,由此导致的诸多争论、指责和分辨。在国Ⅲ尚且问题重重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国Ⅳ,不仅企业和用户不认同,外部条件也没有准备好。因此,相关部门担心即使强制要求实施,政策也会变了味儿。但政策已经公布,节能减排又是国家大政方针,如果推迟实施,社会影响又将如何?毕竟国Ⅲ已经推迟过一回。
说和不说都为难,所以有人就选择把头埋到沙子里,当起了“鸵鸟”。
当鸵鸟的后果是什么?
在一些重大公共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上,政府失语的后果就是小道消息蔓延,人们无所适从,如果放任这种情绪扩散,通常会导致不理性的行为发生。失语还会导致权力寻租,滋生腐败,最终伤害政府的公信力。
商用车行业与政策密切相关,一个新政策的出台,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企业也把最先打探到相关政策信息作为抢占市场的利器。而政策的不确定、不透明,就会让企业在制定产品战略、市场措施时难以作出判断。对于它们来说,不怕政策执行,就怕信息不确定、不对称,由此带来交易成本的增加,经营风险的加大。对于那些“遵纪守法”的用户来说,他们花了更多的钱买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车辆,却看到高排放、高污染的车辆依然卖得欢,也不公平。
如果老实人吃亏、投机的人反而赚大钱这样的情况屡次发生,企业和用户对政策就会有一种不信任感,进而产生侥幸心理,不是想着怎么达到法规要求,而是把精力放在怎么钻空子上。笔者不久前就听闻一则消息,在国Ⅲ实施将近半年的时候,企业和经销商出于对政策执行的怀疑,判断国Ⅱ车辆仍旧可以卖,就提前囤了很多车,结果难以脱手,导致几千万元的资金被挤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