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产能过剩隐忧 微客未来三年前景难料
经历了09年的大牛市之后,10年上半年微客行业在政策外因的推动下,并未出现如市场预期般的显著回落。不过从主流车企产能扩张规划的统计看,行业在未来三年中的需求可能略滞后于产能的扩张步伐,存在一定的隐患。面对火热的市场,保持理性和谨慎才是行业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
随着国家一揽子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实施,09年汽车行业步入景气快速上行周期,而交叉型乘用车(主要是“微客”)无疑是受益最为显著的细分行业。09年微客行业销量达194.83万辆,较08年增加了近90万辆,同比增幅达83.18%。就在市场纷纷预期微客市场在经历了一轮大牛市之后将难续增长的同时,10年前5个月,行业依然交出了销售114.46万辆,同比增长48.04%的出色答卷。
深究微客市场景气延续的动力,可以发现随着农村道路设施的的完善和打工返乡潮的兴起,农村运输市场以及对现代交通工具的需求不断扩大。而在所有的车型中,无论从经济性还是实用性方面考虑,微客都凭借其出色的家用和商用兼容的性能在农村市场获得了广泛认可。同时随着近些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村市场也具备了对相对廉价的微客的消费能力。基于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微客市场之于农村市场的确步入了类似于轿车之于城市在2002-2003年时候的快速普及期。而引爆行业牛市的催化剂则无疑是诸多利好政策,尤其是七部委明确10年关于微客的政策,不仅将汽车下乡优惠补贴政策延续至年底,同时“以旧换新”补贴与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还能共享。对比小排量轿车购置税优惠幅度收窄等政策,国家对于农村市场的微客消费的支持力度不减反增,可以说持续的政策推动已经成为行业景气延续的主要动力。
由于微客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且所倚靠的农村市场非常广大,所以在09年微客大牛市的驱动下,行业步入了快速的产能扩张周期。一方面是新面孔不断涌入,国内主要的微车企业由09年之前的6家快速增加至12家,包括奇瑞、华晨、力帆、海马、吉奥、陕汽等在内的公司都投身于微客市场,以分享牛市盛宴,其中海马和陕汽集团的长期产能规划更是相当可观。另一方面,传统微客行业的“老大”上汽通用五菱在收获09年销量达91.68万辆、同比增长68%的成绩单的之后,公司在微客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7%,为保住市场份额其产能扩张规划也已被明确提出。而“二当家”长安集团的扩张更显激进,既有自身产能的新建、改扩建,也有对新中航汽车集团的整合,10年前5个月的新长安系(含哈飞和昌河)的微客市场占有率已接近36%,处于坐二望一的位置。
$page$
然而伴随着行业火热发展的步伐,企业产能的集中扩张却存在着隐忧。按照相关企业的公开信息统计,至2012年,上汽通用五菱的微车(主要为微客,另含部分微卡)将由现在的近90万辆扩张至150万辆;长安微车产能将扩至130万辆,其中期目标实现180-200万辆产能,超越五菱成为行业第一;另有第二集团的近10家车企的产能规划大致在15-50万辆区间。行业合计在2012年的产能约550万辆,这还不包括部分尚未纳入统计的小车企,这部分企业得益于微客行业较低的进入门槛,初期放下5-10万辆的产能,视市场情况再做进退。即使以550万辆的保守产能目标估算,基于09年195万辆的销售基数,行业在未来三年需实现40%的复合增长率方能消化新建产能。
而这一复合增长率目标即使是放在2001-2003年轿车加速普及阶段都未能企及,一旦未来优惠政策逐步退出,年均10%左右的农村居民增速数据显然无法支持市场需求的持续狂飙。当然,尽管目前微客行业从份额上看处于双寡头阶段,但实际行业的竞争具有很强的弹性,车企在推进产能扩张的同时也会结合市场现状进行理性评估,以避免出现类似于轿车行业在2004年出现的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预计至2012年微客行业的需求大致在450万辆左右,行业产能扩张略偏快,但在广阔的农村市场的背景下绝无泡沫之虞。所以简言之,2012并非市场所预言的末日,只是存有一定的产能过剩隐患而已。
作为国内的微车老大,上汽通用五菱在10年前5个月的微客市场份额约43.8%,较09年全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面对国内市场火热的现状,公司未来三年规划的产能复合增长率低于20%,显得十分谨慎。另一方面,
其它评论发起话题相关资讯财讯论坛请输入验证码公司不仅有望借上汽和通用合资公司的渠道开拓印度市场。此外,公司将继续加快轿车领域的推进步伐,其自主品牌轿车(定位为中级车)预计10年下半年推出。
从行业龙头的发展规划可以得到借鉴,国内微客车企在国内市场发力的同时也可以适时拓展海外市场,达到广开源以避免过分集中某个市场风险的目的;另外,产品结构多元化也是一种选择,毕竟汽车属于周期性行业,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无疑会破坏车企的抗周期波动的能力。所以唯有坚持理性扩张的策略,行业和车企才能充分享受市场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