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客车 卡车 商用车 无线充电 

全方位解析无线充电技术

时间:2015/1/19 16:35:58来源:本站作者:责编:0条评论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一般指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它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通俗的说法是,无线充电技术通常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目前无线充电单模块功率为30kW,可根据需要增加模块,功率也随之成倍增加。

 

无线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分以下三种:

 

电磁感应式充电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垫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事实上,电磁感应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就使用了电磁感应技术。

 

磁场共振充电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技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60瓦灯泡,并将其取名为WiTricity。该实验中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cm,还无法实现商用化,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会下降。

 

无线电波式充电

 

这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

 

无线充电技术在手机等电子设备领域的应用已不新鲜。行业逐渐形成了磁感应技术代表的WPC、PMA,以及使用磁共振技术的A4WP三大标准。

 

技术优势

 

一、无线充电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沿技术之一,无线充电技术不需要征地,城市电网几乎无处不在,具有建设周期短、分布式、充电线圈全部地埋,可以依托现有停车路面进行改造,降低建设成本;

 

二、无线充电位充电过程无需人工值守使运营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

 

三、无线充电可以在瀑雨、泥泞等恶劣天气进行,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对于电池的依赖,提升车辆充电及运营效率。无线充电提升充电方便性和用户的新能源车整体使用体验。

 

推广难度

 

一是投入成本高,相同功率的充电设备相比较,无线充电设备建设成本大概是有线电桩的2~3倍,且维修费用高;

 

二是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效率较低,据专家介绍,这种无线充电的充电装置如果超过20千瓦,充电的效率会很低,充电时长也不能保障,会造成一定损耗和浪费,达不到节能效果;

 

三是由于无线充电技术需要对车辆进行改造,将对车辆成本结构造成一定的改变,甚至是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利益结构的触动,因此更大难度是整合车企;

 

四是量化评价无线输电系统的指标技术难度,包括输电功率、输电效率和输电距离数据等。

 

据悉,奇瑞、特斯拉、沃尔沃很早就开始了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立项,但受制于上述因素,均未在汽车领域进行商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