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格G-BOS推动行业节能、安全升级
11月2日,“海格智慧科技助力行”组委会专家组召开了评优活动评审会议。
自活动开展以来,来自全国近百家客运企业的上千辆营运车辆和近千名驾驶员参与其中。“国内成品油价一路狂飙,道路交通事故又屡屡发生。对于客运企业来说,如何解决激增的运营成本和严重的安全隐患,是管理者最为头疼的问题。还好,2010年底,我们企业迎来了一批新成员,它们就是装有G-BOS智慧运营系统的海格客车。购置这批车辆一年来,我们在熟悉使用的过程中切身受益。”某客运企业负责人表示。
$Next$
苏州金龙对行业节能、安全工作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
应需而生 真实有效
作为苏州金龙G-BOS项目管理部经理,徐毛五亲身经历了每次专家组会议和部分分站赛。“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G-BOS的应用服务,包括对用户进行宣讲、培训以及G-BOS的安装和技术辅导。”徐毛五告诉记者:“‘海格智慧科技助力行’的特点之一,就是将比赛与客运企业的实际运营相结合。与一些比赛不同,这次活动是司机驾驶自己平时开的车辆、在自己经常跑的线路上进行测试。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一是不耽误客运企业的正常运营;二是拿到的结果比较真实,改进措施有针对性。”
点多线长、流动、分散是公路客运业的突出特点。安全隐患大、科技含量低、服务质量差、燃油消耗量大,是客运行业长期积累下来的“老大难”问题。之所以难解决,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科技管理手段。
1992年,我国出现了最早一批涉足GPS车载研发应用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公安、银行运钞车等特殊行业,以常规对讲、集群通信系统为依托。随着网络覆盖的日趋完善及移动通信费用大幅下降,客运企业逐渐使用GPS/GIS、视频监控和无线通信等技术。近5年来,省级运管部门陆续建立危险品运输车、长途客运班车和出租车GPS监控平台,以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如何把流动的车辆信息转化为管理体系的驱动力,让各种信息整合起来帮助管理层解决“安全、节能”等问题,成为交通运输部以及各省、市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客运企业关注的问题。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来转变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方式,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效发展,车联网、物联网无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G-BOS率先在客运行业开始了尝试。
“G-BOS具有监控动态车辆的功能,可以从‘不规范驾驶报告’中看到驾驶员的超速行驶、急减速、行车中开关车门等违规行为,排除了隐患,为安全行车提供了保障。”天津顺通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付中认为。
安全、节油效果显著
随着“海格智慧科技助力行”活动的开展,客运企业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使用G-BOS后,我集团在半年内节省了200多万元的燃油费用,车线匹配更合理。同时,科学的管理方式让司机更加意识到安全行驶的重要性。”某客运集团运输经理透露。
$page$
从技术角度看,G-BOS可以替代GPS和行驶记录仪,并增加了司机操作监控和评价、油耗监控、故障报警、车辆维保、车线匹配等功能,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管理。车辆的每一次刹车、每一脚油门、每一次离合、每一次换挡、每一次开门,都将以数字化方式记录在案,而速度、油耗、位置、转速、怠速等也都将以数字化、表格、图形方式呈现给管理者。企业的安全管理、节能减排、运营控制,均可通过海量信息采集和云端数据提取进行管理,企业开始规范,管理有板有眼,事件有据可查。“这些都把驾驶员的每一次操作进行了量化,而在以前是很难的。”徐毛五介绍说。
如此细致的工作必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根据活动统计数据,客运企业的车千公里平均超速数、车千公里平均超转数、车千公里平均急加速数、车千公里平均急减速数、车千公里平均过长怠速空调数、车千公里平均空挡滑行数、车千公里平均疲劳驾驶、整车最佳运行负荷率等一些重要指标均有较大改善。在油耗方面,平均节油率在6%左右。”徐毛五说。
用户与厂家的互动也得到充分体现。“不少用户对通过科技来提升管理水平有强烈的意愿,其中不少人对G-BOS的了解也十分深入。我们收集了这些用户的需求和建议,以帮助我们后续的开发更贴近用户。”徐毛五向记者介绍说:“用户分析整理出的内容对我们开拓思路很有帮助,在采纳的同时,我们也将其推广到其他企业。例如,某企业利用G-BOS的评分系统来考核驾驶员和车队管理人员,形成了一整套的考核体系。另外,他们通过对G-BOS的统计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合理设置最高限速,既能降低燃油消耗,也能降低安全隐患,于是将车辆限速从每小时100公里降到了每小时95公里。”
不辞辛苦 细致工作
G-BOS发挥功效,离不开苏州金龙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
“这次行动涵盖27个省份、100多家客运企业,我们全要走到,做案例分析,因为技术辅导是需要数据支撑的。另外,由于驾驶员白天要工作,我们经常在晚上对其进行培训。”徐毛五表示:“每次培训都要用2天时间准备。虽然用G-BOS来收集数据很方便,但是每家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比如同样的车辆、线路,驾驶员不一样,数据也不一样,我们必须用每一家的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准确找到其问题所在。做完分析工作后就要制作幻灯片,以便进行讲解。培训后,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需要经常与用户沟通,了解其使用效果。”
而这些工作并不只在“海格智慧科技助力行”中才进行。“我们有20多人的驻外团队,专职做G-BOS应用服务。其实从去年开始,上述工作就已经开展了。”徐毛五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