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CPI 国家统计局 物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CPI调至4%

时间:2009/3/10 10:07:14来源: 东方网作者: 东方网责编:0条评论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缩压力成为热门话题。作为一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物价似乎将一路走低,但其背后远非如此简单。

 

    “物价总体上有望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上半年继续下滑,第三季度走势趋稳,第四季度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子强代表说,“目前物价回落,为我国调整资源类价格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也是缓和物价下行的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5日提出了今年价格调控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

 

    物价关系百姓切身利益,也是经济的“晴雨表”。今年4%左右涨幅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预期目标,比去年预期目标低0.8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低1.9个百分点,但比前年预期目标高出1个百分点。

 

CPI连续走低

 

    “这个价格预期目标是与经济增长率目标相匹配的。既考虑了当前CPI下行走势,也考虑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中长期看推动物价上涨的可能。”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指出。

 

    过去一年间,我国CPI涨幅经历了从波峰到低谷的大幅变化。CPI去年2月达到同比上涨8.7%的峰值后,涨幅逐月回落。今年1月份,涨幅仅为1%。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CPI在前年下半年至去年初的快速上涨是结构性的,主要受食品价格推动。国家采取的发展生产、增加供应的措施已见效,猪肉、油脂等价格明显回落,CPI涨幅自然连续走低。今年下半年CPI涨幅可能会比上半年略高些。

 

    与曾经一路高涨、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相比,CPI连续走低,有利于改善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

 

会影响经济活力

 

    然而,事情有利有弊。物价连续走低到一定程度后,对调动生产者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就会产生负面作用。“价格一旦持续下跌会影响经济活力,这个问题不可忽视。”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说,我国CPI涨幅连续下降,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外需减弱使得国内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加剧,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连续负增长。

 

    从今年1月份CPI看,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3.3%,粮价涨幅回落,给农民增收带来压力。PPI同比涨幅从去年8月峰值时的10.1%,掉到了今年1月的负3.3%,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影响了工业生产乃至整个经济增长。

 

目前通货紧缩风险较大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判断,目前通货紧缩风险较大。但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加之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发挥效应,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近期主要目标是反通缩。

 

    艾洪德代表指出,今年1月份的CPI涨幅只有1%,而全年调控目标是涨幅4%左右,可见政府还是希望物价目标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增强人们的信心。

 

    “当前物价走势,上行和下行压力都有,但下行力量更强,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总体上,希望价格保持稳定,给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一个稳定的预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