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平台与斯太尔攻守结合 看重汽2015如何重回行业第一
另外,汕德卡还使用了大量国外品牌在国内生产的一些零部件,比如ZF的变速箱,这是曼的御用变速箱配套商,另外还有美铝的车轮等等。除此而外,倍耐力轮胎、威伯科汽车控制系统公司、美孚润滑油等国外品牌的供应商也都加入了重汽的供应商行列。
重汽曼平台的另外一个系列——T7H和T5G则是使用的豪沃A7的驾驶室改良,底盘系统则大量使用曼TGA平台的设计,以及很多曼平台零部件。相对于汕德卡,T7H使用的国外品牌零部件要少一些,价格也更接近主流重卡。
正是这套“曼”车型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的全面推进,让中国重汽的曼平台产品,更加接近于欧洲重卡,也成为中国重汽“进攻”牵引车市场的重要武器。
2014年,得益于曼平台产品(含汕德卡、T7H和T5G),中国重汽在牵引车,特别是中高端牵引车,这个之前中国重汽无缘的市场,终于切得一块蛋糕。因此,2014年,中国重汽不仅仅是在市场份额上取得了 增长,不仅仅是从行业第三上升到行业第二。最重要的就是,在牵引车市场站稳了脚跟。不再是过去那个只在工程车市场横行的品牌,如今的中国重汽,也是同时在牵引车市场也能霸道的品牌了。
斯太尔系 大变脸
中国重汽,可以说是最斯太尔的企业。当年引进的斯太尔技术图纸都留在中国重汽,还是研发团队,另外,重汽也是包含了斯太尔的整车和发动机(杭发)技术的企业。
因此,中国重汽算是斯太尔系的嫡系中的嫡系。中国重汽,在30年的时间里,把斯太尔的技术发扬光大到了极致。2004年,有了沃尔沃赠送的驾驶室,配上了斯太尔的底盘,就成为了重汽的豪沃车型。虽然豪沃车型是沃尔沃的样子,但底盘完全是斯太尔,因此,也属于不折不扣的斯太尔平台。

不过,中国重汽虽然是“最斯太尔”的企业,但是其斯太尔产品,一直没有停止过变脸。
现在,中国重汽的斯太尔产品,几乎已经没有了“尖尖的前脸”那种老斯太尔的造型了,豪沃系列和豪瀚系列,分别是沃尔沃和奔驰之前车型的变脸。而斯太尔王,其前脸也变得方正起来。更重要的是,曼的发动机和车桥,也广泛用在了重汽的原斯太尔车型上。因此,中国重汽的有些车型,比如斯太尔王,可能名字还是斯太尔,但是,其心脏、车桥等已经和斯太尔没有太多的关系了。

2014年,是中国重汽曼平台产品全面推向市场,获得市场认可并且上量的一年,全年销量达到万辆。也是曼发动机、车桥等曼平台零部件全面取代斯太尔系零部件的一年。
2015年,重汽的营销工作重心在于聚焦把产品线调整至曼技术发动机上来,实现2015年曼技术产品占比超过1/3。
曼平台产品将在2015年充当中国重汽的先锋队,而斯太尔产品将会固守工程车的大本营。牵引车市场和工程车市场同时作战,并且都要取得优势地位,将会是中国重汽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