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政策车市预判 商用车或快速回暖
新一轮“汽车下乡”难上难下
2013年新一轮“汽车下乡”预期不可能出台,因前二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下乡”,使国家税收“损失”巨大,当下国家要养活不断恶性膨涨和腐烂变质臃肿的公务员(官僚)队伍,以及还要为堵住美帝国主义者们的“乌鸦嘴”泄露天机,而无偿赠送给美国政府等无懒流氓国家天文数字般的打鸡血钱。此外,天文数字的“三公消费”和远高于国防开支的“维稳”支出费。预期2013年GDP规模或达55.1万亿,但财政赤字总额达1.2万亿,因此,入不敷出致使中国从上到下都缺钱,“银子”从何而来?唯一就是也只能是加重对民众的征税加赋。2013年各地方政府还将靠继续血拆民房土地、血拚民主经济与搜刮民脂民膏来维持。所以“节能惠民”的第九批车型和“汽车下乡”惠民政策在2013年难以再出台,各车企只能继续“自我汽车下乡”了,从上到下既无心事心情和能力更无银子来搞这个使得税费都受损失又无政绩的民生工程了。
汽车三包将“摸着石头过河”
“史上最严”汽车召回条例实施、“难产”八年,汽车“三包”将会在2013年“摸着石头过河”而实施。本次意见稿除了延续了发动机、变速器或其主要零件更换两次可退货的规定外。还对汽车零部件“三包”范围作出了明确,拟规定期内发动机、变速器出现质量问题,可免费更换,更换两次后,可退货,但易损耗零部件出现问题,只能维修和更换。因为没有“国标”,汽车三包持续“难产”,导致消费者维权艰难。
汽车出现故障得先检查出是哪个部件出了问题,然后要鉴定该问题是人为造成的还是汽车本身质量造成,很多精密的部件需要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国内目前具有专业权威的检测机构非常少。此外,消费者换车或退车,但在购车过程中要缴纳购置税,上保险等,涉及多个部门,如何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谁来承担损失?损失该如何界定?这些都是需要解答的问题。因汽车属于大宗消费品,涉及生产、流通、质检等多个环节,所以汽车消费维权、“汽车三包”却不能“包治百病”。在一个法制根本就没有或缺失的社会中,真正的”汽车三包”是不存在的,请消费者千万不要当回事。
国Ⅳ排放是汽车吃喝驴马草料
自2013年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必须符合国四标准的要求。限制国Ⅳ排放标准实施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燃油发动机的技术问题,而是市场上成品油硫含量太高,甚至都不能达到国Ⅲ标准的更大的问题。如果排放标准被强行快速推进,可能再次出现国Ⅲ时EGR(废气再循环)造假的情况发生,逼迫没有能力提供达标产品的企业采取非法手段销售,而引起市场一片混乱。
据悉,目前,国内中石化炼厂仅有不至40%的厂家只能治练出国三标准柴油。由于国内油品不过关,国Ⅳ产品的适应性无法保证,现在很多地方供应的还是国Ⅱ油,石化企业喜欢加工高硫原油,原因便是便宜,我国石化企业甚至将国务院通过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法规视为上茅厕的一张手纸和空文。
目前,国Ⅳ技术已经成熟,把排放提高到国Ⅳ,需要在发动机上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但是国内相关配套设施均未成形仍不成熟,基础设施建设应跟上,如国Ⅳ发动机的维修,SCR系统中的尿素加注站还没有建成。尿素是种还原剂,它能及时处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使它成为无害的氮气和水。
海外出口将成增长高地
相对前几年国内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呈现出“井喷”的相对态势对比,2013年中国整体汽车可能会出现回暖的微增长发展态势,纷纷转向海外市场以释放过剩的产能。现在在中国大陆生产的汽车品质越来越好,另在价格方面形成高性价比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国内车企在出口量增加的同时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网络建设和开发的力度,逐渐形成了海外经销商、用户培训、售后服务维修网点、配件供应商等体系,从根本上消除了海外用户购车的后顾之忧。2013年,中国各车企都在加快布局海外市场这片更辽阔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