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外交大幕已开 “世界油库”青睐中国民企
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师高国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民营炼厂呼吁开放原油进口权已经多年,在目前新的能源形势下,原油进口权开放将是大势所趋,不仅有利于保障进口安全还将促进炼化企业的发展。
新能源合作“蓝海”
阿联酋、摩洛哥、阿曼、卡塔尔、巴林、埃及等中东、北非地区国家也都推出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领域发展计划。
不仅传统能源企业有所斩获,新能源企业也“嗅”到了阿拉伯市场的商机。
“金风科技在中东阿拉伯国家以及北非的业务布局已经开始。”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表示,目前,摩洛哥、约旦、阿联酋、黎巴嫩等国家的大型风电项目都在招标或即将开工中,金风科技也在中东设立了办事处。
“我们在中东不是简单地卖设备,而是带着一整套系统去的。”武钢介绍说,公司在当地找到本地化的人才,接受穆斯林以及阿拉伯国家的人才在公司进行实践培训,同时也将注意考察当地零部件的本地化。“如果项目规模较大,除了考虑采购当地企业的零部件之外,未来希望能够在阿拉伯国家当地设厂。”他说。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1年年底,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风电装机容量仅为99兆瓦和1024兆瓦,加起来还不到全球风电装机总量的1%。保守估计,到2015年,中东地区的风电装机容量将是2011年的10倍,这将为中国风电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前景。
“阿拉伯国家的油气资源这么丰富,为什么还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张国宝看来,目前阿拉伯国家本身的能源消耗在不断增长,同时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阿拉伯国家能源战略转型的必走之路。
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项目主任乔黎明介绍,以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的沙特为例,目前沙特国内的石油消耗量已经达到了33%,如果不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沙特将在未来的10~20年之后从一个石油出口国转向石油进口国。
而按照沙特的计划,到2032年,太阳能发电将占到沙特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一,未来20年,沙特将催生出高达41吉瓦的光伏电池组件市场,市场容量超过1000亿美元。
目前,阿联酋、摩洛哥、阿曼、卡塔尔、巴林、埃及等中东、北非地区国家也都推出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领域发展计划,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但一个大的背景是,这些国家的新能源发展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已经是世界第一。
“我们的一些新能源项目是敞开的,希望中国企业到项目的上下游进行投资。”在本届中阿博览会上,包括埃及电力部系能源项目执行运营副主席Mustafa等多名阿拉伯国家官员都表示,中东拥有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的自然优势,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建立合资企业等合作形式,促进新能源和环保领域的技术转让以及当地光伏发电站的建设。
毫无疑问,中东阿拉伯国家发展的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这也给遭遇欧美市场反倾销、国内产能过剩的中国光伏和风能产业带来新的商机。
“我们也在长期关注阿拉伯市场,目前已经有一些项目的往来和合作。在能保障资金的情况下,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项目在阿拉伯国家落地。”中节能绿洲(北京)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兴华表示,非常看重阿拉伯国家的新能源机遇。
针对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新能源合作和当地特殊的用电需求,黄兴华认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新能源合作,将在五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结合沙漠治理和草地修复的电站;与建筑将结合实现分布式能源布局;与现代农业设施相结合;与海水淡化相结合;独立的微网供电系统。
“阿拉伯国家的新能源发展潜力大、空间大,中阿双方合作正当时。”韩文科表示,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培育市场,关注阿拉伯国家新能源发展带来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