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客车 卡车 商用车 陕汽 方红卫 

方红卫掌舵陕汽7年 从哪里来又变到哪里去

时间:2015/9/2 7:48:32来源:方得网作者:姚蔚责编:0条评论

 

开篇语:

 

从2008年6月2015年5月,方红卫掌舵陕汽7年,他为陕汽带来了哪些变化?又带领陕汽取得了哪些成绩?这些变化与成绩又是如何来的,与方红卫的管理思想有哪些关联?在方红卫的任期内,还有哪些是没有实现的理想?请看分析。

 

方红卫掌舵7年间,陕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陕汽。

 

也许,您觉得这一说法有点夸张。

 

不过,从转型前后来看,您会看出陕汽无论从产品、还是市场策略,与原先完全不同。甚至于,就整个重卡行业而言,陕汽与不少企业的市场表现,也都有很大的差别。

 

差别:市场导向有没有 出手就知道

 

与业内不少企业的差别,从陕汽介绍新产品中就能直观看出。

 

如今,不少重卡企业介绍新产品时,依然还在崇尚技术,不是把客户需求排在首位!他们的逻辑顺序往往这样:我们的产品比肩国际,用了多少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哪一家国际巨头一起联合开发,用的都是世界顶级的零部件,做了多少实验……

 

那么,陕汽如何介绍自家新产品呢?在2015年的陕汽商务大会上,陕汽介绍德龙X3000时,首先分析了当前物流运输市场的变化,然后再分析全新形势下,用户对车辆的诉求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根据市场调研指出,物流用户最关心车辆哪些方面的性能?用户最关心的性能的先后次序是什么;接下来,再说,陕汽德龙X3000这个新产品,如何能够更好(比自己之前和竞争对手)地满足用户的不同层次诉求;最后再来说,德龙X3000为什么能做到更好?到了这个时候,陕汽才说到德龙X3000这个产品用到了什么技术、工艺、设备、及实验项目。

 

从这一种不同的介绍方式中,就可以看出陕汽产品所有的性能、工艺、技术等,都是为了用来解决用户诉求。

 

正是产品发布会,体现了一个企业究竟是市场导向还是产品导向,更或者是技术导向型。

 

过程:心里想的是别人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免费的。你的产品理论上可以非常好,但价格可能很贵。对于用户来说,好的技术和名牌的零部件那全是你的事,并不代表着他就应该接受更高的价格,或者花钱买了他并不那么需要的技术和配置。

 

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你怎么开发,用什么设备和怎么做实验,也是你的事,他只关心这车能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能不能为他挣钱。企业的产品要能给消费者提供最佳性价比的产品,就必须把消费者的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做到这点的前提,就是企业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总结出最关键和普遍的需求,转化成车辆需要的性能,进而变成技术、工艺、材料等等。

 

因此,陕汽从2009年开始,实现转型,企业从单纯的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制造型企业转变,生产更好的产品理念,也变成了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的理念。

 

通过这几年实践,方红卫对此也是深有体会:“在转型逐渐深入的这几年,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所谓的产品、技术都是表象,归根结底是要从客户角度出发,为客户着想。卡车客户来买车就是为了用车,为了赚钱,我们就要从用户赚钱的角度来为用户考虑。”

 

对于陕汽从以产品为导向、到以市场为导向的变化过程,方红卫这样形象地指出:“现在,陕汽不再存在‘主机厂说了算’的现象。过去,我们嘴上说的是别人,心里想的是自己;现在,我们嘴上说的是别人,心里想的还是别人。”

 

如何做到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方红卫这样总结:“我们要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在他看来,做到了这点,企业也就做到了,从逆向开发到正向开发的转变。

 

结果:细分市场见分晓 

 

转型,又给陕汽带来了哪些成绩呢?

 

首先,陕汽的研发从逆向开发、转变到了正向开发后,其产品越来越贴合用户,能更快得到市场认可。比如,陕汽的德龙M3000上市后,就比之前的陕汽德龙F2000,更快取得市场认可。而陕汽的X3000上市以后,在半年内,就取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其次,由于研究市场变化与用户需求,因此,陕汽常常能在一个市场兴起时,就能快速抓住这个市场,而不是看到某个市场好,才跟在别人后面冲进这个市场。比如,对于天然气卡车、码头牵引车等产品,陕汽都有了先发优势,而这得益于把用户的需求放到了首位。据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陕汽天然气重卡全年销售突破1.44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40%,稳居行业领导者地位;港口牵引车销量突破1.2万辆,市场份额突破40%,稳居行业第一位。

 

由此可见,通过管理方式的转型,陕汽从被动应对和被动跟随转,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引导者,从中不断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更快抓住了新细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