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台湾将共同打造“中华民族车”
2009年05月20日中国新闻网报导:为期5天以“投资合作、贸易拓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第六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在福建福州隆重开幕并胜利结束。据《经济日报》十九日报道,大陆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海贸会)规划三个大型采购团来台,释出惠台八大利多,首发团三十一日将来台采购家电、通讯及计算机等产品,全年采购金额将达八十亿至一百亿美元。
今年,大陆推出四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内需方案后,外贸协会全力争取“家电、信息及汽车等三大下乡政策”能大量惠及台湾。大陆可望进一步拉高台湾电子、汽车零部件业等的订单能见度,带动低迷不振的岛内经济景气度的回春。大陆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剌激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政策,预期大陆汽车今年产销量将突破一千万辆大关,跃居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上下游供应产业链条产值更可望超过45亿元人民币,潜在成长动力诱人。中外商家均对此庞大商机趋之若鹜,无不希望能分得一杯羹。
据香港《大公报》引述台湾《经济日报》消息,台湾太子汽车集团将透过旗下胜荣汽车公司,引进大陆自主品牌车企奇瑞汽车产品,初期将由售价 3万元人民币(约合15.2万新台币)的奇瑞微型车QQ,透过台中大肚厂在台组装产销,首款车型在今年第四季度问世。据了解,双方将循台湾车厂与海外汽车大厂的合作模式,由胜荣担任奇瑞汽车台湾总代理,引进奇瑞各式车款,透过向台朔汽车收购的台中大肚厂,组装生产奇瑞汽车,由胜荣全新布设的独立通路体系贩卖。根据计划,奇瑞将从今年底开始在台湾进行A3系列车型的销售,而其所使用的零件60%都将从台湾当地采购。与此同时,裕隆汽车将引进大陆吉利汽车微型车产品“熊猫”来台。奇瑞及吉利两大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均计划,在2009年内开始在台湾市场进行销售。
另据台《中国经济时报》报导:此前浙江中誉,已与台湾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进军乘用车制造业的意向,目前双方有意通过“纳智捷汽车合作生产项目”,于2010年左右,在浙江生产至少三款自有品牌汽车,包括一款SUV、一款MPV和一款轿车,台湾汽车品牌将有望实现大陆整车制造。在此之前,尽管台湾当局尚未放开大陆汽车进口,然而大陆车企已“化整为零”,以零组件套件进口组装等暗渡陈仓的“地下方式”变身为台产车,并在台湾热销畅销。据台湾车辆公会统计,今年前四个月,大陆汽车零组件进口金额近30亿新台币,跃居成为台湾第二大汽车零组件进口地,仅次于日本。而且大陆汽车零组件进入台湾连续三年,每年都以30%以上的幅度快速成长。
台湾加入WTO后,取消了台产车自制率限制,让部分台产车企大量进口大陆汽车零组件,以降低成本,预计今年自大陆进口的汽车零组件可达100亿元,这仅仅是整个趋势的一部分。实际上,部分台产车使用的大陆零组件已超过台湾零组件的比重,特别是台湾岛内车厂的国外技术母公司几乎都已在大陆设厂,在两岸生产同款汽车,两岸汽车零组件互通的情况十分普遍。尽管台湾官方一直计划限制这种进口,但还是无法堵住大陆汽车“化整为零”渗透台湾。
台湾汽车零部件业已得到较大发展并形成一定的竞争力,除一些关键性零部件,已能生产大部分的汽车零部件,并由此带动了台湾零部件工业贸易的发展。因此,台湾的汽车工业有重心逐渐转向零部件的趋势,但台湾零部件没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存在小规模的恶性竞争,此外没有配合整车厂的需求进行自行研发零部件的工作,因此现尚无法进入国际OEM体系,这些都成为台湾汽车工业很大的生存隐患。
据相关资讯报道,随着中国大陆汽车制造商对汽车技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台湾最大的两家汽车零配件制造商东阳实业厂股份有限公司(Tong Yang Industry Co.)及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TYC Brother Industrial Co.)先后表示,愿意进行有助于打开中国大陆市场的交易。台湾的零配件制造商在许多技术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大陆汽车制造商投资台湾的可能性也在进一步上升——收购目标将是台湾市场上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行业龙头车企。
台湾一个仅2300多万人口的地区,却有11家汽车生产厂,且属于这11家的子公司就有几千家。这11家汽车生产厂中的“福特六和”及”中华汽车”年产和销售也只有几万辆,规模远达不到最低的汽车生产经济规模,每一辆车所分摊的零部件制造费用很高,不符合规模经济效益,也因此造成各汽车厂的设备利用率偏低。台湾的汽车厂绝大多数是与外资的合作,但真正到台湾投资设厂的大企业很少或没有。这些外资厂只是将台湾当作为满足本地市场的一个加工基地,并没有完全带来母厂拥有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以及人才等资源,台湾的汽车工业走充其量只是一个汽车装配厂的命运。
由于台湾汽车整车市场被外国品牌的汽车垄断,基本没有本地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缺乏竞争力。如在台湾11家汽车厂中,与日本合作的占80~90%,且日系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同时台湾汽车厂主要合作对象多是日本车企的厂商,进口汽车绝大部分日本车,并且进口其零部件。台湾汽车在与日本汽车公司的合作中,并没有迅速获得自己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日本人对技术出口的限制使整个台湾汽车产业到目前为止,对日本汽车技术还有很强的依赖性,甚至迄今没有自己的汽车整车设计平台。
虽然台湾在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非常强调自制率标准,这曾经对本地的汽车发展起到过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却造成了台湾在汽车工程技术方面缺乏自行设计能力,就整体技术而言,迄今为止仍达不到国际水平。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整体研究与开发费用偏低,其中企业界对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更低和被日本车商所钳制和控制,其结果导致市场的丧失,竞争力得不到提升,最终面临如今生存的威胁。与此同时,由于新台币的升值以及汽车关税的逐步降低,使得进口车拥有更大的定价空间,进口汽车增长率远远大于当地产汽车,来自进口方面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目前进口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近30%左右,台湾自产车市场占有率可能迅速下降为70%左右。因此,台湾自制的汽车已很难与进口汽车竞争。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汽车工业走向世界的不断发展壮大,大陆汽车制造商已经陆续成功地从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收购巨额的资产。今天这些汽车制造商又将投资目标瞄准了台湾车企,大陆汽车产商纷纷投资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