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改革为何反映受惠不大
实施“公交优先”以来,公交换乘优惠受益人数日益增加,大型居住区基本实现一次换乘到达市中心区。但同时全市实行单一票价尚有难度,研究方案正在加紧研究。昨天举行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本市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情况的报告。同时,市人大也为“公交优先”长久发展提出三道“思考题”。
公交职工平均工资将提高
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局长孙建平在作《关于本市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从4月1日起,全市所有线路、所有公交车辆(包括与轨道交通)实施优惠换乘后,市民出行成本不断下降。目前,日均优惠换乘客流近200万人次,受益人数增加100万人次,老人非高峰时段免费乘车日均43万人次。据初步测算,市民使用公交平均出行支出减少了15%。
此外,从今年2月份起,市总工会、市交通港口局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公交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工作的指导意见》,巴士公交和浦东公交带头积极落实,7月份启动了增资方案。预计到年底,公交行业全员职工平均工资将同比增长13%左右。
提出三道“思考题”
有关部门在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也在对“公交优先”战略所作的《专项监督调研报告》中提出“思考题”―――
首先,公共交通如何科学体现行业公益性和运作市场化?据调研,新一轮公交改革后,各级财政在公共交通上的投入增加,因职工增加工资等原因企业负担加重亏损也在增加,而群众并没有明显感觉公共交通的变化,普遍反映经济受惠不大。公交行业公益性和运作市场化之间还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其次,公共交通如何适应上海城市发展方便群众出行?长期以来本市公交的供应能力集中在中心城区,但随着这些年,人口不断向中心城区外围转移,郊区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居民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加,加之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大量乘客选择轨道交通出行,一方面在中心城区特别是轨道交通沿线公交线路重复运能空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部分郊区及城乡结合部公交运力明显不足。公共交通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和群众的出行变化进行合理布局和调整。
第三,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运营安全如何满足世博会的需求?据预测,世博会期间本市公共交通日均客流将在常规出行上再增加60万人次,要保证持续半年大客流的安全运营,本市公交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公共交通需要未雨绸缪确保安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此外,目前大量的市政工程占路施工造成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影响了地面公交的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