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各地新区起舞 频现大手笔投资
在整体经济快速增长面临较大压力的背景下,西部地区依靠投资拉动的愿望更为迫切。
西部新区加快投资
兰州市政府近期下发的《关于扩大投资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兰州市筹措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要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57.57%,总计安排投资项目1275个,其中,重大项目790个,投资9500.73亿元,一般项目485个,投资582.95亿元。项目涉及新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等八个方面。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围绕提升兰州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安排投资项目168个,总投资额2060.8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五分之一。其中重大项目123个,投资2042.71亿元,重点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兰州西客站、宝兰客专等。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成玉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交通建设是西部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对增强西部发展后劲和西部现代化十分重要。以前西部受制于地理条件,很多丰富的资源包括矿产、旅游、优质农产品等方面的优势无法发挥。“把这个基础搞好,很多产业才可能转移过来,因为西部目前的人口和环境承载力都比东部大,同时西部的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才可能做强做大。”
今年8月底,兰州新区顺利获批,并一跃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由此也带动了兰州当地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国家“十二五”西部规划中,提到5个新区为重庆两江新区、贵州贵安新区、成都天府新区、陕西西咸新区和甘肃兰州新区,在两江新区和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之后,其他几个新区也在快马加鞭,争取早日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引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前不久,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正厅长级)人选的考察公示公布,贵安新区给人的感觉是已经“近在眼前”。对贵阳乃至贵州而言,通过建设贵安新区,加快建设以贵阳-安顺为核心的黔中经济区,将创造巨大的投资需求,拉动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贵州省GDP 4400.08亿元,同比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330.12亿元,增长57.9%,投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作用十分关键。
需形成完整产业链
其他几个西部省份的投资计划亦相当庞大。陕西今年6月率先出台了十条“稳增长”的意见,提出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包括加快开工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批复一批项目、积极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加快在建项目建设速度等。包括加快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确保西成客专、西合复线、蒙西-华中运煤通道等项目下半年实质性开工建设等。
重庆市8月发布的未来三年工业经济振兴计划中,重庆工业将累计投入1.5万亿元,建成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
“从整个中国来讲,基本上都是投资拉动型经济,西部情况更为明显。”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告诉记者,西部地区外贸和内需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低,整个西部处于相对贫困水平,只能依靠投资拉动,然后带动相关消费需求。而投资有两大部分,一是基础设施、公共产品的投资,西部最大的制约仍然是交通问题,另外一个是企业带动的产业投资。
刘成玉认为,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形势下,西部地区抓住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好时机,加快交通、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建设,对经济增长大有好处,但在经济质量方面没有任何改变,仍是粗放型增长。所以在投资方向方面,西部地区应该避免重复建设、过度建设和环境污染,要优化投资结构,发展一些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旅游以及其他特色产业。
在大规模基建等固投的背后,如果没有相应的产业导入和集聚,那么未来发展后劲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光是把矿挖走了,就会越挖越穷。”胡晓登说,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后,西部不能一味地靠投资拉动,而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才能起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引领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