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盘我做主 公交选车在不断变化
——不同地域公交选车的差异
和客运车选择标准较为统一比起来,公交车的选车比较复杂,包括了多种因素在里面:当地经济环境决定了车的档次;城市规模和人流量决定了车的大小;公交公司的经营模式决定了车的品牌选择;当地政府对公交的补贴决定了车的票价;路况和城市能源决定了车用发动机的能源,当地是否有公交客车企业决定了主流车的走向。可以说全国各个地方公交车的差异化要远远大于客运车的差别。往往相邻的两个城市客运车大同小异,而公交车却差别巨大。下面我们拿中部省份湖北的三个城市公交选车情况来分析一下。
中部省份经济发展一般,主要的高档车都在长途客运线路上,这点和其他省份类似。因为长途客运对客车的可靠性经济性要求高,而且有时候客运站还要按照车的档次来决定票价。与客运车比较起来,当地公交车的配置要差很多。“除了火炉武汉以外,其他城市的公交很少有配空调的”,一位客车企业的湖北片区销售经理说。即便是武汉,也还是有很多不带空调的公交车。
武汉公交
由于扬子江客车公司就在武汉,因此扬子江客车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武汉公交几乎是扬子江客车的天下。扬子江客车公司前身就是武汉公交客车厂,和奥运之前曾经的京华京通占领了北京公交车的大部分市场类似,扬子江也是武汉公交的主流。
武汉公交司机开车猛是全国闻名的,因此他们对动力的要求非常高。更何况武汉是江城,桥多坡路多,轨道交通不发达,公交的客运压力非常大。由于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较弱,武汉公交更青睐大马力的柴油发动机,目前新上的车辆以大柴道依茨为主。武汉公交最多的是12米后置车,以前是240马力,现在主打260马力,郊区线路有一些10米车。品牌方面除了扬子江以外还有少量的申沃等车型。采访中武汉公交的机务人员表示,扬子江是当地品牌,维修保养方便,而且用了这么多年,扬子江的主打产品也符合武汉公交的定位,或者说扬子江就是根据武汉的特点来设计和制造公交客车。
襄樊公交
襄樊地处平原,城市规模比武汉小很多。当地公交线路都不长,票价便宜、公交特点是车型统一、低成本,主要采用10米前置汽油和天然气动力的高底盘客车。
这种客车从80年代就基本定型,让人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当时各大城市的公交客车生产厂家都是在东风EQ140的底盘上改装的客车,由于带大梁所以车内底盘较高,一般都有三级踏步,由于前门正对着发动机舱,因此通道狭窄且高踏步,无形中延长了上下车时间。但幸而襄樊当地生活悠闲,节奏较慢。反正当地出租车也便宜,着急办事的人可以去打车。
$page$
EQ6100汽油机和天然气发动机、东风五挡变速箱、东风铸造桥壳的7.5吨后桥。这些配置为公交客车市场贡献很多年了,至今仍然是襄樊公交车的首选,只是外观和内饰经历了不断改进,因此这些车成本很低,一台发动机只要数千元,而且维修保养很方便——实际上正常保养它们也不怎么坏。
品牌方面襄樊公交主打扬子江,也有本土生产的东风襄樊旅行车的阳光巴士。在全国公交纷纷更新换代的时候,襄樊公交可以说是一个特例:选自己的车,让别人换车型去吧。后置车、低地板、空调车、这些可能要过些年才会入选襄樊公交。
十堰公交
十堰和襄樊距离很近,两地的客运车差不多,但是公交车差别相当大。EQ140的发祥地在十堰,但十堰公交已经没有在这个底盘上改装的客车了。当地公交的特点是动力足,山城坡路多,自行车和摩托车比较少,市民出行比较依赖公交车,因此公交站点多,距离短,乘客上下车频繁。这些特点决定了公交车的门开度较大,地板也低。因此十堰公交在湖北地级城市里面算是比较高端的。
十堰公交也分大车和小车,行驶在交通主干道上的主要线路是10米车和8米车,以金旅和海格的后置柴油车为主。当地路况很多山路和弯路,路面状况决定公交车不可能太大。12米车在华北的地级城市都能见着,在十堰不适用。郊区线路以东风6米~7.3米的前置柴油车为主。十堰山路多而且公交负载较重,因此相同长度的车型发动机动力要适当放大一号。以前用过少林客车的一批后置空调车,就是因为底盘小动力小等原因导致适用效果不好,最终推出当地公交市场。
公交选车不断变化
看到这里,记者不由得为公交选车感叹:公交选车,千差万别。而且随着当地城市的发展和近郊农村客运转为城郊公交线路,公交的选车经还在不断地演变。抓住城市特点和公交演变,就能赢得公交选车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