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中通 李海平 客车 梦想 现实 

中通2011 梦想照进现实

时间:2011/1/17 10:35:47来源:方得网 姚薇作者:方得网 姚薇责编:0条评论

 

“2010年,中通销售超过9000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当问及中通客车2010年销售情况时,李海平这样告诉《方得商用车网》记者。


    2011年1月12日,中通客车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其在2010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800万元-4100万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85%-100%;实现每股收益为0.16元-0.17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85%-100%。

 

$Next$

 

中通领航客车


    “2011年是中通二次创业的元年。”2010年岁末,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平在接受《方得商用车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中通客车销量在2010年实现快速增长,增速远超客车行业平均增速。为什么在这样快速增长的业绩下,李海平还要提出二次创业的概念呢?


    梦想


    有梦想,才可能有成就。


    中通是个有梦想的企业。而这个梦想,也许并不为业界所了解。这个梦想,一直埋在中通客车董事长李海平的心里,埋在中通员工的心里。


    正是因为这个梦想,中通客车才不满足于2010年的业绩增长,提出二次创业的概念。


    因为有梦想,2000年,中通客车就和欧洲著名的客车制造商,荷兰博发公司合作,把欧洲先进的客车研发技术和生产技术引进中通。


    因为有梦想,中通客车才能把大批的研发人员和一线工人送到博发公司工作学习,中通客车的标准是:不仅仅要造国内领先的客车,还要用欧洲客车的制造水准来造客车。

 

$page$


    因为有梦想,中通客车才敢为天下先,当新能源还只是一个概念时,中通客车就敢在新能源客车这个新兴产业上投入巨资进行研发。2005年,中通客车内部经过充分论证以及一年多时间的技术准备,正式开始新能源客车研发工作。在当时,新能源客车还只是一个概念,什么时候可以产业化,没人能知道。领先一步,就意味着短期内不能看到效果,就意味着要牺牲中通的一些短期利益,如果不是心中怀有梦想,中通客车又怎么会投入巨资做一个未来产业的研发?


    如果不是有梦想,中通客车也不会建立中通教育学院。正是因为中通有梦想,中通也愿意给员工以梦想,并且要让中通教育学院作为员工实现梦想的一个途径。中通要给员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仅仅局限于当前。


    正因为有梦想,中通客车愿意为未来付出艰苦的准备,而不在意现在是否就有很好的回报。


   现实


    对于中通客车这个有五十年历史的国企来说,虽然梦想很美好,但现实有时很残酷。


    历史,是财富,有时也是包袱。中通客车1958年建厂,50多年的历史既带来了文化的传承,也有了“创新”的成本。厂房久远、设备陈旧、车间布局不合理,虽然中通客车从2001年开始持续投入,进行技改,但是,有很多问题都是根上的问题,不是技改可以解决的。很多新兴客车企业可以在厂房规划时就按照最先进的技术进行,起步就快中通一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厂房设备等先天不足的情况,中通客车只能在研发、生产上比别人更下功夫。


    在地利上,中通客车也没有优势可言。中通客车所在地山东聊城,不但不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就连二线城市也算不上,没有机场,火车很多都只是过路车,高速公路也不发达。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才自然不愿到山东聊城来。


    幸好,中通客车有着比较好的企业文化,中通人都有奉献精神,老的员工流失率很低。


    “虽然有很多企业到中通来挖人,还好,中通很多员工都有着‘诚信、专业 、进取、和谐’的企业价值观,都能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中通的员工流失率一直比较低。”李海平这样告诉记者。虽然中通员工可以留在中通,但是,要从其他吸引新的人才,中通客车就明显处于劣势。


    聊城不仅在吸引人才上不如别的城市,在公交车的需求上同样也不能给中通客车带来大量订单。现有有些位于北京、上海、广东的新兴客车企业,因当地公交车更新每年就能获得上千订单。另外,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达,对客车需求量大且车辆档次高。而中通客车的很多高档客车都是卖到了深圳等地,这样,中通客车不仅仅是运输成本提升了,就是在沟通的便利性上也输给南方企业。


    另外,江浙地区是汽车零部件商的聚集区,客车企业采购零部件不但运费低,而且,运输时间短,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的及时性。中通客车在零部件的采购和储存上,又相对江浙企业,输了一块。

 

$page$


    2011 梦想照进现实


    2011年,对中通客车来说,是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年。


    “2011年,首先是搬家元年。”李海平这样说,“新的厂址已经审批通过,近期有望可以开始建设。”新厂房的获批建设,对中通和李海平来说,都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助力器。中通客车的发展一直都受到老厂区产能和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组织等方面的限制,大大影响了中通客车赶超竞争对手。有了更好的生产条件,生产能力也得到提高,中通就像在打仗时,终于换上了和对手同样的武器,炮弹也从不足变成了充足。


    其次,中通客车的新能源客车将会在2011年有更大的发展。2008年,从国家正式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开始,中通客车在新能源上的多年付出终于开花。2010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截止2010年11月底,中通新能源客车订单已超过 300 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0%,市场范围覆盖山东、浙江、天津、福建、上海、台湾、海南等市场,中通新能源客车大规模产业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台湾对中通的新能源客车很满意,批量订单有望近期达成”,“出口新加坡的节能环保客车,经过两个月的满载、爬坡、下坡等实验,节能达到 20%,深受客户好评。”李海平告诉《方得商用车网》记者,“中通新能源客车不但在国内得到客户认可,在海外也受到客户关注和青睐。”


    “我们的新能源客车之所以现在做到了产业化的程度,就在于中通客车起步早,我们经历的也多,失败的也多,所以我们更清楚哪条路是可行的。”李海平这样总结中通客车在新能源方面的优势。十二五规划,国家再次明确加大对新能源客车的扶持力度,在新能源客车走在行业前列的中通客车会在2011年结出更多硕果。


     “2011年,还是新疆元年”。提到新疆中通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中通),李海平认为,新疆中通会在2011年有更大的发展。在客车行业,新疆中通算是比较成功的一起并购案例。“新疆中通还是比较认同中通文化,认可一个中通理念的。双方股东合作愉快。新疆中通是新疆惟一的客车厂,其战略意义不仅仅限于供应新疆及周边地区的客车,还在于可以出口新疆周边的国家。2010年,新疆中通销售收入突破了8000万。今年,新疆公司要打好平台,进行场地搬迁,要上更大的台阶。”李海平如是说道。


    2011年还是中通的管理元年。“2011年,中通公司的ERP管理系统也要结出硕果。这个系统经过了三年的准备”,李海平认为ERP系统在2011年会使中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中通客车要二次创业,再创辉煌。 2011年,中通客车要站在1万辆的平台上,有新的突破。在新能源客车产业化,创造新的高度;在市场上获得更多认同,打造新型战略产业。”李海平这样展望2011年,“中通要给自己留下传承的东西,比如企业文化。同时,中通客车还要打造新的系统、新的平台,引进人才,实现再发展。”


    对于二次创业的目标,李海平说:“从2011年开始,中通客车要以35%以上速度发展,3年争取收入翻一番。中通客车挑战的目标是:2013年有50亿销售收入,2015 年有80-100亿销售收入。”


    中通的梦想,还不仅仅是上述这些干巴巴的数字。中通要做中国最好的客车企业,要做世界的优秀的客车企业。无论通向这个梦想的道路怎样曲折和艰辛,中通客车都会为之奋斗。2011,只是这个梦想道路上有着美丽风景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