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探厂!揭开东风柳汽71年“商乘并举”硬核实力

第一商用车网2025-09-20
25370

第一商用车网 严骏

大国竞争的背后,是产业体系的较量,而汽车工业,正是衡量一国制造业水平的硬核标尺。

9月中旬,央视财经《硬核智造厂》直播镜头深入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一场名为“‘乘’友同行 探秘柳汽智造背后的硬功夫”的特别节目,首次全方位揭开了这家拥有71年历史的老牌车企如何以“商乘并举”为战略、以“硬核智造”为基石,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不可忽视的“西南力量”。

揭开东风柳汽71年“商乘并举”硬核实力.png

研发为先:从油泥模型到用户痛点,每一款车都是一场“精密工程”

东风柳汽始于1954年,前身是一家小型农机厂。七十余年来,它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多个“第一”:中国第一辆中型柴油汽车、第一辆平头卡车“乘龙”,更是自主品牌MPV的开创者之一。

如今,东风柳汽已建成集研发、生产、试验于一体的大型智造基地,年产能高达10万辆商用车、40万辆乘用车,并拥有广西首个满足商乘共用的汽车专业试验场,可模拟各类极端路况,拥有覆盖3.5吨至55吨车辆的全谱系验证能力。

“汽车造型并不仅仅是一份三维数据,更是一件需要被真实感受的工业艺术品。”在造型中心油泥模型室,设计师蒋宗权对央视主持人陈伟鸿如是说。尽管数字化技术高度发达,东风柳汽仍坚持采用传统油泥塑形——6人耗时3个月、5轮优化,才能完成一台1:1重卡模型。

揭开东风柳汽71年“商乘并举”硬核实力2.png

这种“较真”并非偶然,而是刻在东风柳汽基因里,延续至产品研发全流程的日常习惯。以即将上市的纯电重卡乘龙翼威5为例,其开发历时2年多,累计完成百万公里试验验证,输出120多套造型方案,完成50多次研讨、5轮油泥优化。更重要的是,研发前期团队深入50多个新能源场景,收集了超1500条用户需求,瞄准轻量化、防水、脱困三大用车痛点。比如,通过结构拓扑、材料升级,翼威5整车降重达700公斤;而在分析了3000多个防水零件后,乘龙为翼威5设计的29道防渗关卡,保证了关键部件的密封性能,确保整车的稳定运行;在应对山区泥洼险路时,乘龙开发的“一键脱困”功能,则为用户摆脱困境送上神助攻。

“用户有需求,我们马上有行动。”展新副总经理强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是跨部门协调机制良性运转的结果,而在产品研发成型后,乘龙汽车的智造水平,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品质。

制造为基:绿色工厂+智慧产线,打造“龙的脊梁”

好的设计需靠一流的制造才能落地。据介绍,东风柳汽商用车基地不仅是广西首家“绿色工厂”与“智慧工厂”双认证生产基地,更以光伏年发电5000万度、自发电占比65%高清洁能源使用占比,践行着低碳理念。

直播现场,当央视主持人在冲压车间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启动键,4000吨压机轰鸣作响,钢板瞬间变为车架“骨骼”。在这里,通过采用激光拼焊板技术,车身各部分结构实现“按需分配”材料——车身关键区域使用高强钢防变形,吸能区使用可溃缩钢有效吸能缓冲,再与精密龙骨框架结构相辅相成,以一套完整的“防护铠甲”系统性的提升车身安全。

揭开东风柳汽71年“商乘并举”硬核实力3.png

在精度要求较高的焊装车间,乘龙通过采用136台机器人协同作业的方式,将车间自动化率提升到94.5%,并兼容十大平台100多种车型,真正实现了柔性生产,高效且灵活。在参观过程中,东风柳汽向央视记者展示了独创的“龙骨车身”结构,相当于在驾驶室里有一套“隐形骨架”,通过纵向与横向梁构建封闭框架,形成多路径传力系统,大大降低了局部应力,即便局部受损,也能为驾乘人员守住生存空间,安全系数拉满。需要指出的是,该技术已经顺利通过欧盟ECE R29认证,安全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进入涂装车间,乘龙汽车选用有着出色耐腐、耐老化性能的油漆材料,耐候性超过3000小时,除了为龙骨车身穿上靓丽的外衣,更确保了驾驶室历久弥新。在车架车间,这个被视作“龙的脊梁”的诞生地,乘龙采用激光切割+自动折弯工艺,将五道工序简化为两道,并攻克了5000吨压力机控制系统的“黑匣子”难题,打破国外垄断,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消除了多处隐患,节约成本600余万元。

随着央视主持人为总装线上的一辆车装上车标,乘龙汽车完整展示了一辆卡车的制造全流程。然而,相较于高精尖的技术设备带来的震撼,东风柳汽“材料强、工艺强、人才强”的系统化智造能力,才是其令人艳羡的最宝贵资产。

揭开东风柳汽71年“商乘并举”硬核实力4.png

验证为实:从实验室到试验场,每一公里都是“极限挑战”

从设计研发到制造,一辆车能否交付客户,还必须经过严苛的验证。东风柳汽研发试验中心涵盖NVH、耐久、三电、智能网联等八大功能区,确保了每一辆车出厂,均符合最严苛的质量标准和性能要求。有意思的是,作为商乘双用的NVH实验室,其背景噪音低至17分贝,置身其中,甚至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车辆声学测试需求,验证车辆的怠速噪声性能,为客户提供最静谧的驾乘环境。

在试验中心,“四立柱道路模拟试验”堪称“魔鬼训练营”,因为它涵盖鱼鳞坑、长波路、扭曲路、涉水路等极端场景,车辆连续20天不间断模拟颠簸路况,便相当于实际道路行驶60万公里,能兼顾用户可能遇到的任何场景,确保车辆有效适应各类运营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试验场动态测试中,翼威5表现惊艳,一键爬坡/恒速下坡功能,有效应对云贵长坡险路,打消了卡友们的顾虑;平稳的高速弯道表现以及侧倾控制,增强了司机驾车的信心,即便涉水30厘米也不会断电,进一步消除了大家对于使用电车的顾虑。

揭开东风柳汽71年“商乘并举”硬核实力6.png

制造及试验中心的高标准,是乘龙汽车产品品质的基石。然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东风柳汽对于智能化的前瞻性布局。在直播画面中,厂区内“车-路-云”一体化无人物流车已自动驾驶超2.5万公里,执行任务7000次,并保持着零事故的纪录;而“乘龙领航”智能系统已在港口实现规模化无人应用,成为广西5G+智能驾驶的标杆。

结语

从农机厂到中国汽车工业脊梁,从“广西第一车”到智能电动重卡,东风柳汽乘龙的71年,是一部“自立自强、创优创新、同心同德、为国为民”的企业史诗。

在行业深陷“内卷”的今天,东风柳汽坚持“不卷价格卷价值”,以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为核心,以全球化布局为突破,以绿色智造为责任,展现出难得的战略定力。

正如央视主持人陈伟鸿所言:“今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硬核实力,更触摸到了它的温暖内核。” 从研发到制造,从验证到交付,东风柳汽乘龙正以“可靠、智慧、有温度”的硬核体系,推动中国商用车从“制造”向“智造”的新跨越。

责任编辑:李秀枝
后发表评论
信息咨询
请输入11位手机号

×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