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客车 卡车 商用车 中国汽车行业 国际竞争 

中国汽车出过门:机遇与挑战并存

时间:2013/7/1 8:17:33来源:中国工业报作者:李永钧责编:0条评论

 

去年在国内车市微增长的环境下,中国汽车出口终于交出了一份突破百万辆的销售成绩,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105.6万辆,同比增长29.7%。再次印证了随着中国汽车制造能力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不断缩小,汽车出口正在成为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发展的炽点和增长点的这一判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真正的汽车出口,2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从1万辆规模到超100万辆规模的跨越,我国汽车出口结构也日趋合理。可持续性的扩大出口规模将是中国汽车品牌出口未来发展方向——全球市场需求为中国汽车提供了巨大出口空间;中国汽车具有较强价格优势;汽车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为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政策措施也在促进我国汽车出口的健康发展。

 

有一种原始的说法:汽车出口就是到别的国家和地区去卖车,顶多也就是在当地设厂生产和销售汽车。比照现实,这种说法显然是在“隔着海关看出口”,只是看到了商品在地理意义上的流动,只是看到了企业销售数字变化的表象。另眼看今天中国汽车出口,其内涵和意义,其实要“高深”得多。

 

一是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汽车企业的产品制造能力、产品发展资源有了一定的积累,产品力有了质的飞跃。中国汽车企业已从出口贸易的旁观者、参与者转变为出口的推动者、创造者。企业市场体系末端的地域性延伸,与其说是提高了产销数字,不如说是增加了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的战略回旋余地,因而必然为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打开新的机遇空间。

 

二是中国汽车出口企业,已从单纯的产品贸易者或简单的当地化生产者跃迁为汽车市场的国际营销者。从本质和内涵看,传统的汽车出口贸易,已经演变为一种新的生产销售体验、一场动态的国际营销学习。汽车出口,俨然成为企业国际化营销心智的历练和国际化战略动能的释放,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汽车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体察和流动式感悟。

 

三是中国汽车出口的挑战,已从单纯的产品推销、网络扩张、出口地政策利用、“中国制造”大品牌维护等基础领域,推进到了提升企业自身品牌的“深水区”。出口车型从商用车为主转变为乘用车为主;出口国家从过去欠发达国家向“金砖”国家挺进;出口方式也从简单贸易到现地投资。另外,品牌建设和售后服务体系也日渐形成。

 

在为全行业取得的成绩欢呼雀跃之时,出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依然不容乐观,低价竞销等现象的存在呼唤中国汽车出口追求数量增长,更要重视出口质量的提升。尽管2012年出口总量达到了105万辆,不过增速却从2011年的49.45%回落至29.7%。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成本上涨、贸易和技术壁垒重重以及来自欧美和日韩竞争对手的打压,这些都让中国车企倍感压力。

 

未来,中国汽车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在出口总规模超过百万辆之后,评价一个企业的出口,并不只是看它有没有、有多少出口,还要看它是否有国际化的战略和稳步的套路,更要看它是否在做国际品牌。因此,既要期盼和呼吁企业在商德意义上做好自律,更要警示企业在品牌意义上做好战略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