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客车 卡车 商用车 汽车环境 中国车市 

中国汽车使用环境进一步“恶化”

时间:2013/1/24 13:07:37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章轲责编:0条评论

 

汽车社会规则不完善,汽车社会风险加剧。蓝皮书称,目前的交通法规的制订还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一些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一些地方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个人和部门的利益,对于交通违章和超载以罚代管,只罚不管。汽车的增加使得社会风险加剧,社会的脆弱性突显。

 

汽车成为社会分化象征,汽车问题升级为社会问题。蓝皮书称,中国贫富差距的拉大,突出地表现在汽车的消费上,在公路上,从不到3万的国产微型车,到车上亿的豪车都有,巨大差距带来的是社会对贫富差距的不满,集中反映在人们对于豪车违法、横行事件的“标签化”反应。

 

路权意识缺失,文明状况堪忧。蓝皮书称,“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路权不明晰。

 

规则成社会争议焦点

 

“未来汽车的发展及其走向并不是由作为汽车产业主要角色的生产厂商和消费者来决定,而是由城市空间来决定,更具体地是由各城市的决策部门和政策决定的。”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说。

 

蓝皮书建议,中央政府应该制订全面的汽车社会发展规划,把汽车相关的不同方面纳入整体规划,特别是解决汽车产业与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统合不同部门汽车相关政策。

 

“政府应该研究当地汽车社会发展现状,研究出台科学的、系统的汽车社会管理体系,不再只从交通上解决汽车社会问题。”王俊秀说。

 

限制汽车购买和使用,提高汽车使用成本已经成为未来一、二线城市管理者不得不祭出的无奈之招。社科院预测,未来几年,深圳、武汉、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将可能加入汽车限购行列,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等城市也将逐步实行汽车限行政策。

 

而对于汽车限购、限行出现的问题,蓝皮书建议,各地应该切实评估目前汽车限制性政策的利弊,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调节汽车的增长速度。“在汽车成为民众消费必选项的情况下,出台适当的汽车政策要能够做到既不伤害汽车产业,又能满足民众需求。”王俊秀说。

 

记者注意到,在社科院所做的调查中,规则成为汽车社会争议的焦点。调查显示,认为“最霸道、最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是官车,选择比例为29.6%,其次是军车,选择比例为14.9%,排在第三的是大货车,选择比例是14.8%,之后是警车,选择比例为13%。

 

蓝皮书指出,在城市道路日益拥挤的情况下,路权之争会越来越激烈,公务车的出行如果严重影响社会车辆出行和城市交通状况,必然会拉开政府官员与民众的距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增加。